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坚定文化自信,文旅融合强势崛起

发布时间:2024-11-04 15:43:0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陕西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三秦大地上,一幅文旅融合、古今交融的多彩新画卷正跃然眼前。

文︱李洋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领悟“活着的历史”;于西安城墙上,感受千年的历史气象;游大唐不夜城,与“才子佳人”不期而遇;在骊山脚下,共情《长恨歌》的悱恻缠绵……历史赋予了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时代给予了陕西发展的新任务。近年来,陕西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古都文化魅力持续彰显。

文化“活”起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灿烂的中华文明,赋予了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炎黄文化、周礼秦制、汉风唐韵在这里诞生。

4.9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774万余件可移动文物,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丰富的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让陕西凝聚了传承中华文明的强大力量。

如何循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绘就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在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化考古与历史研究、让广阔大地上的大遗址“活起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1项考古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30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建成开放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不断加强。

如何让文化赋予区域经济强大的动能?文旅融合发展是重要的突破口。让文化“活起来”,符合当代人的旅行需求,成为了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陕西考古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室外展陈区域1万平方米,涉及项目138个,共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

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过程中,陕西倾力打造当代人了解历史文化的平台。以“大汉紫道”为代表的“大汉文化主题游径”,按照“汉遗址+汉文化+文物主题游径+文化IP”规划思路,打造沉浸式的多元特色文旅廊道,实现了文化遗产与旅游休闲的深度融合。

博物馆,是让文化“活起来”的重要承载地。坐拥全国数量最多的博物馆,陕西不断发挥博物馆的“大学校”功能,提升游客旅行体验。在“中博热搜榜”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上榜全国“热门百强博物馆”。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为提升游客游览体验,陕西多家文博单位发布延长开放时间等服务措施。

通过研学等多样化的文旅活动,陕西不断寻找历史文化与当代旅游的融合的桥梁。2024年5月,首届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和十佳线路终评结果揭晓,陕西共有6个项目入选。6月,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吸引了众多前来研学的游客,汉阳陵研学项目正在成为“行走的课堂”。7月,“2024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研习营”在陕西举办。来自台湾的55名师生与陕西大学生一起来到陕西多个景点,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开展了一场以艺术联结历史与未来的文化之旅。

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培育数智化文旅业态,也为陕西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安装的触控电子屏,方便游客全方位游览大唐不夜城;刷脸支付商圈提升了游客的购物体验;VR体验中心让游客在虚拟现实里感受古今交融的魅力。

“我上次来西安旅游的时候,朋友就给我推荐了‘游陕西’小程序,非常方便。”“二刷”陕西的湖北游客赵先生在“游陕西”小程序上娴熟地浏览目的地出行攻略,数字化带给了他又简单又方便的旅行体验。“游陕西”既是购票平台,也是游客服务平台,同时也是政府的监管服务平台和景区数字化整合营销平台。截至目前,“游陕西”总用户数超过290万,服务游客数超千万人次,平台收入超10亿元。

历史文化“活”了起来,陕西旅游也“火”了起来。据统计,2024年前5个月,陕西旅游景区门票占旅游总花费的13.13%,人均花费805.40元,同比增长16.75%。省外游客占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的20.19%,同比增长45.36%;入境游持续向好,接待团队游8293个8.5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06%、986%。

文旅“强”起来,锚定万亿产业目标

2024年2月,龙年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带动陕西文旅“全线飘红”。李白作为中华诗词的“最强IP”,在AR技术的加持下驾鹤重回长安,与今人饮酒对诗,绘就了一幅古今交融、亦真亦幻的美妙画卷。

文旅IP的打造,是当代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文旅融合热潮的到来,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从“有没有”逐渐向“好不好”转变,突破传统的走马观花模式,用沉浸式的氛围带给游客不一样的旅行体验,形成新的文旅业态,成了文旅产业发展必须答好的一道题。

在文化IP的打造方面,陕西做出了示范。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立足唐文化打造多元文旅消费场景,让街区在审美上更具唐代风格。除此之外,“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等互动式的节目表演,让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让游客的旅行更有趣。

文化IP的打造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沉浸式的旅行体验,打开了陕西文旅融合的新路径。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旅游目的地成为了游客旅行打卡的常青之地。

2024年9月,陕西省“十四五”重大文旅项目《赳赳大秦》全球首演。凭借波澜壮阔的大秦故事、令人惊艳的特技特效和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在《长恨歌》《复活的军团》等热门旅游演艺之外,《赳赳大秦》将成为陕西旅游演艺新的热点IP。

近年来,到西安旅游,穿汉服打卡拍照风靡全国。目前,陕西共有汉服相关企业2053家,占全国总数的25%以上。其中,西安市有1814家,成为全国汉服消费体验第一城。“穿汉服逛西安应该是‘标配’,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穿越唐朝的那种如梦如幻的感觉。”来自河北的游客林梅梅通过网络预约了汉服妆造,暑假期间她来到西安,体验一场“穿越之旅”。

为支持汉服全产业链发展,陕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对相关企业进行资金奖励。“汉服+西安”,已然成为一个规模庞大、潜力无限的文旅产业链条。

2023年10月,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如今的陕西,与文旅相关的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文娱演艺产业方面,2024年前5个月陕西新增演出经纪机构117家,同比增长23.95%;营业性演出1.41万场次,较往年增长67.8%。文化创意产业方面,2024年一季度规上企业新增15家,同比增长6.72%;238家规上企业实现营收47.9亿元,同比增长24.43%。汉中藤编产业园、绥德石雕产业园、羌绣非遗产业园等非遗产业园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3年,陕西出台《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为文旅产业发展定下了目标:到2026年,力争全省文化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万亿元、旅游人数超过9亿人次。为加速实现万亿级文旅产业目标,陕西布局建设8条重点产业链群,推动聚集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印发《高质量文化旅游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统筹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85亿元,对全省239个产业链项目给予支持。

2023年,陕西省文旅产业8条重点产业链营业收入达7729.86亿元;接待省外游客1.09亿人次,同比增长271.94%。2024年上半年,陕西接待国内游客4.34亿人次,国内游客总花费3828.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05%、31.2%。

锚定万亿级文旅产业目标,陕西不断拓展优化以西安为中心、全省联动的文旅融合发展空间格局,让“追着文物游陕西”“跟着演艺游陕西”“诵着诗词游陕西”成为潮流,将西安游客“流量”转化为陕西全省“留量”和产业“增量”。

品牌“亮”起来,实现文旅产业“长红”

2024年以来,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15天免签入境等利好政策的落地,“China Travel”成为全球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来到陕西。这是陕西文旅资源优势的充分体现,也是陕西文旅品牌打造的成果。

“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长安画派”“陕西戏剧”“陕北民歌”等文化品牌,是文化陕西的“金字招牌”,也在跨界融合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长安十二时辰”“延安红街”等一大批文化陕西新品牌,生动诠释了文化IP的影响力。《长恨歌》等70余台极具文化内涵的旅游演艺,成为展现文化底蕴、带给游客更好的旅行体验的重要载体。

《长恨歌》为陕西旅游集团打造推出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以白居易传世名篇《长恨歌》为蓝本,重现1300多年前华清宫里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该剧于2006年在陕西西安华清宫景区首演,至今已演出超过5000场‌。

陕西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各地市更是叫响符合地方特色的文旅“招牌”。渭南正在全力打造“关中文化”和“黄河华山·家在渭南”品牌;商洛“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的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安康以“秦巴明珠·幸福安康”为品牌定位,以龙舟节为重要载体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升级;延安着力打造红色革命之旅、黄河文化之旅;宝鸡以周文化为招牌,力求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动力……

近年来,“小城游”越来越火爆,很多游客更倾向于去小县城等“非著名”文旅目的地。陕西明确“一县一策”定位,全省有36个县(区、市)将文化旅游作为第一或第二主导产业,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产业导入,推动县域旅游提质升级。适应文旅发展需求,推动县域旅游发展,是陕西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

文旅产业发展,要适应当代旅游发展需求,更要加强互动与交流,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发展的“长红”。

《赳赳大秦》里的兵马俑真人秀、吉祥物“安逸熊猫”携川剧变脸、数智人“沉小香”飞越华山云海、悠扬的果沃琴弹唱……8月9日至11日,为期3天的2024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为旅游爱好者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文旅盛宴。2024年8月10日,共建丝绸之路旅游城市发展交流活动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泰国、韩国、柬埔寨等6个国家和国际旅游组织的嘉宾参加活动。

十多年来,陕西270多批次团组赴境外近6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600余场次文旅交流活动,与7个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开展30余个“部省合作”项目。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搭建起国际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国风·秦韵”“丝绸之路起点·兵马俑的故乡”等IP品牌不断叫响。

三秦大地,文化遗产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文旅融合的华美大幕已徐徐拉开。陕西将不断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上,开拓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境界,为我国文旅产业发展树立更好的典范,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

责任编辑:曹新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