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政策“组合拳”齐抓共管,着力解决就业、医疗、教育和安居等民生难题,构建美好三秦新家园。一系列民生举措的实施,让三秦百姓的日子更好、笑容更甜。
文︱李洋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的收入,也能顾上孩子的教育了。”“看病越来越方便,花费也少了。”“楼下就有社区食堂,生活便利多了。”……
民生是群众幸福之基,也是社会和谐之本。《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以来,陕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政策“组合拳”稳就业惠民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深化医保改革便捷群众医疗,以创新举措做好养老保障,构建美好三秦新家园。一系列民生举措的实施,让三秦儿女的日子更好、笑容更甜。
夯实就业稳“民生之本”
“公司离家很近,以前总犯愁毕业后该怎么办、去哪里,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入职一家自己还比较满意的公司。”王子豪说,在家门口能找到合适工作,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幸福滋味。
此前,家住西安市莲湖区红庙坡街道的王子豪因为考研等相关原因,错过了校招的最佳时机。考研落榜的他也曾迷茫,担忧自己的前途。2024年8月,在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的“牵线搭桥”下,从咸阳师范学院毕业的王子豪很快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在西安,以就业服务驿站、就业“职”通车等为代表的就业帮扶举措,温暖了广大求职者的心,也为他们带来了指向性更强、更加专业的就业服务。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春季招聘季到毕业季前夕稳就业再发力,2024年以来,陕西接连出台多项政策举措,重在缓解就业两端面临的压力: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就业大盘,化解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燃眉之急”的同时,助企纾困稳岗位,稳住经济发展大局。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百姓冷暖,一头连着经济发展。端稳了“就业饭碗”,老百姓的日子就有了基本保障。兜牢民生底线、保障和改善民生,陕西从保障居民就业着手,让老百姓心里更温暖、生活更踏实。
“以前都是去外地打零工,总要换地方,小孩带着不好照顾,放在家里也不放心。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的收入,不用再东奔西跑,也能顾上孩子的教育了。”来自安康秦巴山区的张庆春目前在村里一家毛绒玩具厂上班,他的脸上有着藏不住的喜悦。
近年来,安康市毛绒玩具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无数秦巴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位于商洛市山阳县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也同样在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家门口上班,逐渐成为县域和乡镇群众的首选。陕西大力支持发展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分类施策促进县域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帮扶车间、社区工厂等政策,支持其发展、壮大和升级,不断增强就业带动能力。
安康市新社区工厂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陕西出台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6条措施,从扩大民营企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支持民营企业创业优化用工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近三年,陕西抓就业服务促增收、抓特色产业促增收、抓财产增值促增收、抓劳务协作促增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跑赢同期经济增速。2024年以来,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陕西深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认定15个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打造10个有地域特色的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在促进居民就业方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3.5万人。
陕西再次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2024年6月,推出17条措施助力稳固就业基本盘,有效扩大市场化岗位吸纳就业。上半年,陕西城镇新增就业25.89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4.73%。随着经济稳中有进、质效提升,政策效应积极释放,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业形势有望继续保持稳中有进态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三秦儿女的“好日子”夯实根基。
兜好教育医疗“幸福线”
教育和医疗,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教育有保障、医疗更舒心,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就会越来越高。
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陕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引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基础教育方面,促公平提质量。学前教育聚焦普及普惠,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果。截至目前,陕西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3.34%,其中公办园占比54.55%,公办园幼儿入园率逐年提升,“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义务教育聚焦优质均衡,出台《推进乡村教育发展的十条措施》,支持1646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136.47万平方米。持续巩固“双减”成效,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义务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4600所压减至142所。普通高中教育促公平提内涵,优质普通高中将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持续压减跨区域招生计划。
职业教育方面,提质培优增值赋能。陕西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职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双达标”,实现中高职、职教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架起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推进中职与普高、高职与本科协调发展。8所“双高”院校国家中期绩效评价成绩均为“优”。
高等教育方面,推动一流特色发展。陕西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推动部省共建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出台《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措施》等,首次联合西咸新区立项秦创原“总窗口”专项21项。在国家科技三大奖评选中,获奖数位居全国高校第4。两所高校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名单,总数达3个。
促公平提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
“我们家孩子就在家跟前的公办幼儿园上学,我对比了一下,公办的条件现在越来越好了,不比私立的差。”家住西安市碑林区的王女士一开始在亲戚朋友的建议下准备为孩子报一个私立幼儿园,在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她对西安公办幼儿园的质量表示满意。
“几年前要看病,就得早起去医院排队挂号。现在,在网上提前预约,根据预约的就诊时间按时到达就行,可方便了。”延安市民王江的感受,也是陕西老百姓的共同心声。近年来,陕西通过“精准预约”缓解患者挂号难、就诊时间长的问题,让三秦百姓看病“省心又省钱”。
为了兜牢医疗民生底线,陕西多次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标准,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0%左右。同时,确保困难群众充分享有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权益,持续减轻大病患者和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城市的发展版图不断扩大,做好“民生”工作,医疗服务尤为关键。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浐灞分院、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西安启迪儿童医院等陆续落成开诊,为老百姓提供贴心的医疗服务。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咸院区、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沣东院区、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等医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为百姓健康筑牢底线。
构建美好三秦“新家园”
“住在浐灞,就像是住在一个诗情画意的山水画里。逛不完的公园,看不尽的绿色。每天早上我都要沿着家附近溜几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家住西安浐灞国际港的张先生,给西安的生态环境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幸福感,来自新鲜的空气、惬意的阳光,也来自人们居住的舒心、休闲的便利、通勤的便捷。
在咸阳市渭城区光辉小区居住近20年的居民姚欣民回忆起当年的小区环境,一个劲地摇头。如今,光辉小区拥有了一个新名字——光辉新苑。“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小区确实不一样了。感觉整个小区的氛围明显好了许多,大家有什么事情,小区工作人员都会及时出面帮助解决。”姚欣民对小区现在的环境竖起了大拇指。近年来,陕西不断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老百姓的生活不仅实现了“有所居”,还实现了“宜居”。
开展义诊活动,助推全民健康。
“2021年我从西安邮电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西安工作生活。这些年西安变化还是蛮大的,像后海、丝路欢乐世界、诗经里这些地方,都很有特色,周末去转一转,感觉很轻松、很惬意。我是做程序的,工作压力还是蛮大的,不过西安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很友好的,前段时间我和女朋友还去奥体中心看了邓紫棋的演唱会。”刘小飞老家在福建,大学毕业后定居西安。虽然暂时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家,不过他和女朋友已经做好了在西安置业的计划。他说,陕西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不单是城市绿化好、文化氛围好、休闲娱乐多,而是这些综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让人着迷的气质。
幸福家园,囊括了年轻人便利的都市生活,也来自老年人的“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榆林市榆阳区农垦花园小区居民艾克奇被街坊邻居称作“闲不住”,他常到小区的老年大学“挥毫泼墨”。“开办老年大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还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艾克奇说。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是陕西做好养老服务的生动例证。
养老服务关乎老年人及其家庭福祉,是民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陕西推出强有力举措,养老保障更加完善。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步伐,重点建设18个全国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示范县(区)、建设300家乡镇(街道)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1.8万户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等。
7月的清晨,太阳初升,宝鸡高新区渭水苑社区颐养餐厅门前,几个相熟的老人正在寒暄,分享着昨日的三餐与日常。在陕西,灵活多样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了暖心饭,尝出了幸福好滋味。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2023年,省商务厅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提出推动发展社区食堂、拓展社区食堂服务功能。“助老”不止于老,“助老”的同时“便民”,曾经以助老服务为主业的社区食堂也向年轻人敞开怀抱,让上班族获得了便利。
8月,西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做法入选商务部第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秀实践案例,印证着陕西构建三秦美好新家园的不懈努力,也为陕西便民生活圈建设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9月,西安地铁10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东段、6号线一期南段“一线两段”正式开通初期运营,西安轨道交通实现“再延伸”,地铁线网运营里程达到353公里。地铁8号环线也将在2024年年底开通。“地铁修到家门口了,年底我就不用倒公交了,直接坐地铁就能到单位。”家住西安市莲湖区丰禾路的王女士在凤城八路工作,地铁8号环线开通后,她的通勤将会变得更加便捷。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做好每一项实事、抓好每一个细节、落实好每一项政策……一系列民生举措的实施,让三秦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教育越来越公平、医疗越来越普惠,日子更甜、心更暖,生活更有盼头。三秦大地上,一幅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图景正在铺展开来。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