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咸阳市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加快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
供稿︱咸阳市委宣传部
行走在咸阳大地,生产线繁忙运转,项目建设高歌猛进,消费市场热情高涨,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处处涌动着火热的干事创业激情,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碧水蓝天美丽如画新咸阳。 摄影王秉谦
近年来,咸阳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为总抓手总牵引,抓住用好宝贵的叠加机遇,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速提效推动一体化发展和先行区建设双向赋能,下大气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用心用情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综合实力居陕西省第一方阵。2024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01.87亿元,同比增长8.1%,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坚实。
西安—咸阳一体化强力推进
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2024年的全国两会上,支持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写入了国家计划报告。咸阳市聚焦省委、省政府“七个一体化”部署,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承接功能、缩小发展差距,同频共振、双向发力,西安、咸阳一体化迈入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交通互联互通是一体化的先导工程。2023年9月21日,地铁1号线三期通到了咸阳市区,这是全国第3条连通两个城市主城区的地铁。途经咸阳的11号线也在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双地铁时代进一步提速。西兴高速改扩建、西咸大道、咸兴大道等一批重大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推进,跨市公交线路达到37条。从咸阳市区到西安市中心,用时仅需半个多小时。晚上逛完大唐不夜城,还能到咸阳“咥”碗汇通面,成为两市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新体验。
加速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咸阳市主城区居民基础养老保险与西安同标,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名校+”工程有力推进,陕师大中小学教育入驻咸阳,380项政务服务实现了跨域通办,老百姓和经营主体在一体化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和咸阳市签署西安交大创新港咸阳新区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努力把创新港咸阳新区打造成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和科创产业发展高地,加快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咸阳市以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条块结合,一手抓开发区发展、一手抓产业链推进,加快构建具有咸阳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咸阳清渭楼。摄影:宇文钢
开发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咸阳市着力提升各类开发区承载能力,推动要素在开发区集中、功能在开发区集成、产业在开发区集聚。2023年以来创建省级高新区5个、省级经开区3个,省级开发区数量达到了10个,三原、兴平正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2024年将提前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县域全覆盖。
咸阳市强化“链式”思维,大抓工业、大抓先进制造业,培育了16条重点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彩虹股份成为全省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46户,2023年布局的高世代基板玻璃生产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面板+基板”双龙头引领的全产业链。隆基绿能在咸阳布局光伏组件项目,聚集百佳年代、光伏玻璃等5户核心配套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输变电产业链的聚合效应不断增强,正泰集团、西电集团、特变电工、珠江电缆等知名企业在咸阳落户,链上企业已经达到42户。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6.2%、11.5%、13.2%,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城乡融合提档加速
很多人对咸阳的第一印象,来自前几年热播的《大秦帝国》。如今的咸阳,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充满了“烟火气”“灵秀气”“青春气”。
城乡融合提档加速。
“烟火气”。咸阳城区熙熙攘攘,生生不息。除了大家熟知的“亚洲最大露天面馆”汇通夜市、福园巷子这个新晋的网红美食街,还有依河而建的咸阳老街,分布着文庙、凤凰台、安国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建筑,是“渭城朝雨浥轻尘”的地方。咸阳市稳慎推进老街改造提升,在保留传统业态、提升老字号的同时,引进咖啡店、创意餐饮、文化演艺、AI场景等新业态,成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重现了车水马龙、灯火通明的繁荣景象,文化遗产与人间烟火相得益彰。
“灵秀气”。渭河是咸阳的城中河,咸阳湖水面达到10780亩,比杭州西湖还要大。2023年11月27日,世界濒危动物卷羽鹈鹕,在咸阳湖现身、流连忘返了40多天,很多摄影爱好者到现场拍照。咸阳市不仅要建城市中的公园,更要建公园中的城市。沿渭河两侧已经有7座公园,形成万亩绿地。2024年“五一”,渭滨、古渡、钓鱼台3个公园改造提升、全新亮相,把“一河两岸”装扮得更加靓丽。咸阳城因为渭河、因为咸阳湖,多了一抹“西北似江南”的灵秀。
“青春气”。咸阳古老、但并不守旧;咸阳深厚、但并不呆板。15所高校有在校大学生10多万人,这几年主城区净流入40多万人。国际体育赛事、明星演唱会接连巡回咸阳,上演着“奔赴一场演唱会、邂逅一座城”的新潮流。咸阳举办的大秦·音乐节,吸引3万多乐迷齐聚咸阳,千年古都迸发健康澎湃的青春活力。
在做强主城区“龙头”、强化辐射带动的同时,咸阳市统筹推进品质县城、示范城镇、和美乡村建设。3个县创建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咸阳做实“千万工程”,深化“五大振兴”,重点做好土特产文章,《那年花开月正圆》让咸阳茯茶声名远播,茯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苹果、香油、羊奶粉等,越来越多的土特产走进丝路、销往世界,带动农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经济增速。
文旅产业强势崛起
在咸阳,可以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厚。咸阳最鲜明的标识是秦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的都城。秦朝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郑国渠,被誉为“天下第一渠”。秦直道曾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如今是驴友们徒步探险的热门线路。在咸阳湖古渡廊桥上,咸阳市打造了“秦时明月·梦回咸阳”演艺场景,可以沉浸式体验大秦风华。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汉武帝茂陵石雕雄浑大气,冠军侯霍去病有着夺冠的寓意,咸阳市推出的研学旅游如火如荼。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在咸阳,可以体验关中民俗的风情。袁家村是中国乡村旅游的超级IP,集合了关中几乎所有的特色小吃,数量超过了400种,每一位游客都可以找到喜爱的美食,酸奶最多时一天能卖10万杯。袁家村也是关中民俗文化的一站式体验地,游客可以看弦板腔、皮影戏,也可以学习剪纸、制作木版年画等手工艺,一年四季人声鼎沸,最多一天游客超过20万,全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创造了乡村振兴的奇迹。
在咸阳,可以享受生态康养的惬意。北部五县市林壑优美,空气清新,永寿县有40万亩槐林,是天然氧吧。汉武帝避暑的甘泉宫坐落于此,夏季凉爽怡人,晚上休息不仅不用开空调,还得盖个薄被子。从西安、咸阳出发,踩一脚油门,就可以很快到达,开启“醉氧”“洗肺”、避暑休闲之旅。
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生态说话。一轮秦时月,千年郑国渠,冠军霍去病,印象袁家村,万亩咸阳湖,清凉石门山,这就是美丽的咸阳。
生态环境成效显著
为了让山水俱阳之地常有绿水青山之美,咸阳市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补短板、强弱项,力促生态环境质量大提升。2024年1—5月,咸阳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38,同比改善13.2%,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9位。
古渡廊桥横跨咸阳湖。
咸阳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储量110亿吨,年产量6000万吨,是陕西第二大能源基地。南部沿渭河一带富含清洁绿色的地热能,储量2500亿立方米,是中国首个“地热城”。咸阳市推动能源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同时,加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2024年计划新增地热供暖面积135万平方米,全市总计达到1310万平方米。2023年在农村地区推广“水暖炕”,给“土炕”装上了水暖管,既环保又暖和,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与认可。
同时,咸阳市完成了76家砖瓦企业布局调整、41家橡胶和16家铸造企业分类整治,下硬茬推动重点化工企业搬迁,以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今天的咸阳,机遇叠加、未来可期。咸阳,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全力以赴追赶超越,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