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陕西省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收官

发布时间:2024-06-21 09:25:32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陕西省电力市场化建设有了新的进展,陕西省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迎来收官。本次从5月15日至6月15日为期32天的结算试运行,创造了陕西电力现货市场运行的三个首次,即首次实现全月运行,首次实现调频实际结算,首次开展用户侧分时模拟结算,标志着陕西省电力市场建设更进一步。

电力市场建设有序推进

电力不同于普通商品,从发电、配电、输电、用电需要瞬时同步完成,电力商品需要供需实时平衡,为此,陕西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破冰试水。

2015年,在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陕西开始构建“中长期+现货”市场体系。2016年陕西市场以中长期双边交易起步,逐步完善市场体制机制,目前已形成“现货全电量集中竞价、中长期-现货偏差结算”的电能市场交易模式。

陕西电力中长期市场主要开展年度、月度、月内日以上周期交易,通过双边协商交易和集中交易(包括竞价、挂牌等),在市场经营主体自主自愿基础上形成交易电量、电价,交易的颗粒度从最初的月度电量向日电量、小时电量不断细化,参与交易的主体也逐渐增多。陕西电力现货市场是以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全电量集中式现货市场,发电企业通过日前、实时报量报价参与集中竞价,形成发电曲线及分时节点价格,试运行期间实行电力现货市场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联合出清,调频市场首次开展实际结算。

本次共有236座新能源场站通过“报量不报价”方式参与,31家统调火电厂66台机组通过“报量报价”方式竞价得到日前和实时96点电力曲线与节点电价。87家电力批发大用户、售电公司以“报量不报价”方式参与现货市场,用户数量较上一次增加5家,用户侧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

如今,陕西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促进电力市场供需平衡和新能源消纳,提高市场整体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同时,电力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经营主体调整机制灵活

陕西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是推动陕西省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推进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中心积极适应电力系统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需要,不断完善中长期交易机制,与相关部门、单位共同推动现货市场建设,通过推动中电力中长期交易按日连续开市和高比例签约,帮助市场经营主体提前明确电价预期,管理市场风险。

为了对接现货市场试运行需要,该公司在中长期交易带曲线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标准能量块分时交易模式,以小时为单位细化中长期交易时间尺度,精准开展交易组织,为经营主体提供短期、高频、灵活的调节手段,让经营主体能够以每天1小时1兆瓦时作为1个标准能量块参与交易,精细调整后续紧邻日的发用电合同,保障了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有效衔接。

在本次试运行期间,发电企业通过中长期标准能量块交易实现中长期合同曲线调整,匹配自身发电预期,共完成标准能量块交易电量3.34亿千瓦时,有效对冲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帮助提升场站整体收益。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建设都是新型电力市场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长期市场能够稳定市场价格,对冲现货风险,现货市场能帮助发现电力实时价格,反映市场供需和成本变化,在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能源转型、推动两级市场联合运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后续将推动中长期交易形成分时段电量、电价,使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衔接更加紧密,促进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更好参与市场。

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有效发挥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交易机制设置、规则培训、技术支撑、统一出清计算等各方面高度协同,循序渐进推进。陕西电力现货市场经过多轮次的模拟试运行、调电试运行、结算试运行,逐步迭代更新交易规则,完善提升技术支持系统能力,提高参与人员的业务水平,为陕西省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营积累经验,同时也能最大程度改进市场机制设计,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

在陕西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期间,共有9218家用户在77家售电公司的代理下参与了市场化交易,11家电力用户独立参与交易。售电公司和直接参与交易的电力用户,通过分析市场供需形式,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灵活调整发用电计划,在“高价期”减少用电,在低价期增加用电,有效响应价格信号,降低自身用电成本。与此同时,参与交易的发电企业在价格信号驱动下,主动加强自身发电管理,增强机组调节性能,在新能源大发的低价时段保持低负荷运行,为新能源消纳提供调节空间;在负荷高峰抢高价顶峰发电,助力电力保供,真正实现了保供应、促消纳、稳价格得市场定位。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推进,系统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电力市场建设面临新的使命,必须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系统推进电力容量市场、绿电绿证市场等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用能市场的有效融合,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有效实现源网荷储等资源良性互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运行保驾护航。(何方波 李欣)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