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全域旅游下的延安大景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8-02-23 15:53:3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核心提示:延安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全域化,把延安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实现“资源大整合、产业大融合、全域大联动、区域大合作”,推动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文 / 劲雄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以她厚重的黄土高原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文化风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她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历史的沧海桑田赋予了她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存。如今,承载了太多历史荣光的延安,正在经历又一次新的革命——全域旅游下追赶超越的华丽转身。

延安宝塔山

旅游资源丰富,天赋异禀得天独厚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辈子应该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北京,那是国之心脏;另外一个就是延安,这是民之魂魄。”这是延安市市长薛占海在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栏目推介时表示的。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这样留言:“真想到延安去走一走,转一转,在那个蓝格盈盈的天空下,听一听正宗的陕北信天游,感受一下革命先辈奋斗的历程。”其实,凡是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有谁不是“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对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南泥湾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心生向往?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延安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境内目前发现并纳入文物保护范畴的各类文物遗址就有9622处,其中重点旅游景区35处,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14处。

“秦直道”号动车过境

延安是中外闻名的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革命遗址多达445处,素有“中国革命博物馆城”之美誉。延安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五千年漫漫历史长河中,拥“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战略地位,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历代文豪武将,都曾在此建功立业。更有“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安卧于延安境内桥山之巅,成为炎黄子孙祭祖寻根的精神家园;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塔山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钟山石窟,被有关专家赞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世界罕见的石窟,艺术价值不在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之下”。宝塔山作为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和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塔旁一口明代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报时、报警,山上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延安城北延河岸上的清凉山,山势高耸、风景别致,山上保留有万佛洞、太和宫等隋唐至清代的各类石窟和建筑,兼有尸毗岩、桃花洞、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琵琶桥、定痂泉、仙人洞、琉璃塔等名胜。

延安雄踞中华母亲河——黄河中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为延安留下了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延安有中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等众多自然景观。延安宜川县境内的黄河壶口瀑布更是名震天下,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而新开发的黄陵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陕北九寨沟”,也已成为休闲养生的热门景区。

南泥湾景区

提起延安,除了庄严的革命圣地,另一个特色鲜明的标签也不得不说,那就是厚重的黄土地孕育和积淀出来的黄土风情,尤其是头戴白毛巾、身穿羊皮袄的陕北后生,在漫天黄土中打着腰鼓的奔放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截至2017年,已有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陕北说书、安塞剪纸、陕北秧歌等5个项目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21个民间艺术品种被列入省级民间文化保护项目。

红色旅游引领,文旅产业成经济增长支柱产业

延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备受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和向往。

思路决定出路。伴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延安人敏锐地嗅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一改过去“守株待兔”的做法,频频主动出击,在创新旅游品牌、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以及营销手段上下起了功夫。

延安革命纪念馆

2017年6月下旬,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魅力中国城》竞演节目开始录播。作为首轮参演城市,由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任队长的延安战队早早奔赴北京开始“备战”。在主政演讲环节中,薛占海通过现场演讲和清唱陕北信天游,借助央视平台积极宣传延安形象、推介延安旅游文化资源,一时间刷爆央视荧屏。

由浙江卫视打造的《奔跑吧兄弟》第五季在延安成功拍摄并上映后,延安经过数月鏖战,力挫群雄,成功晋级《魅力中国城》前10强,以昂扬的精神、独特的魅力再次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此外,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延安的隆重开幕,国际半程马拉松在延安的激情开跑,以及全民健身跑、山地户外公开赛、秦直道自行车联赛等的大型文化体育赛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延安、了解延安。

黄龙树顶漫步

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延安市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3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59%;接待旅游者2373.1万人次,同比增长22.85%。

成绩的取得来自自然和历史的馈赠,更来自于延安市自上而下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强大动力和坚强决心。延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县级调研员刘晓虎开心地说,如今,就连延安连排的窑洞、漫天的黄土都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发展全域旅游,五景区携手创建国家5A景区

“延安境内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是这些红色景区却不是5A景区。”刘晓虎说。2016年,延安确定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旧址、杨家岭旧址、西北局旧址、宝塔山5景区进行捆绑携手联合创建国家5A级景区。按照城市即景区的原则,将城市建设与旅游品牌创建相结合,全力打造好延安大景区,发展好符合人民期待的延安旅游产业。目前,创建5A级景区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黄河壶口、乾坤湾、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的5A级景区创建工作也在顺利进行。

乡村旅游示范村

为了更好地推动延安旅游事业全面发展,2017年3月29日,延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面对近年来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为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带来的机遇,2016年12月,延安市在第五次党代会正式确立“文化旅游带动”战略,把“全域旅游突破”从概念层面提升为主攻目标。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在2017年政府报告中提出,延安要树立“延安文化旅游大景区”的理念和建设“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城”的发展思路,把全市3.7万平方公里当做一个大景区去规划,把整个延安城当一座博物馆去建设。在2017年的延安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对全域旅游发展做出了更为具体的安排,提出全力打造红色旅游、黄帝历史文化旅游、黄河自然遗产旅游、黄土风情文化旅游、自然绿色生态旅游等五大文化旅游产业板块。狠抓文化资源挖掘、景区开发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功能完善,为延安的全域旅游发展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延安下一步将对市区解放剧院广场进行拆迁改造,以宝塔山、延河桥为背景,设计建造“红色圣地,魅力延安”主题文化广场。沿延河、南川河两岸建设两条休闲文化长廊,通过石雕、灯饰、壁画等,把延安独特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风情文化系统地加以展示。同时,有计划地进行河道整治和水景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在宝塔山下、南桥、王家坪大桥、石佛沟大桥和枣园广场周围修筑五个橡皮坝,还延河一池碧波,重现“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三山环抱,晨望嘉岭塔边烟”的动人美景。具体项目包括:

金延安夜景

三山主题公园。依托市区内的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分别建造以“红色文化”“历史和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休闲娱乐”为主题的三山主题公园。

四个文化旅游开发区。以枣园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园区”、以安塞腰鼓山为中心的“黄土风情体验区”、以万花山为中心的“木兰文化和野生牡丹园区”、以南泥湾为中心的“旅游农业开发区”,增加延安旅游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延长游客在延驻留时间。

五条历史文化旅游专线。以寻根探古为主题的“延安寻梦-秦直道探秘-果乡问俗-黄帝陵祭祖-古城览胜”旅游专线、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延安寻梦-文安驿驻足-乾坤湾漂流-伏羲河探古-小程村问俗”旅游专线、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南泥湾风光-壶口奇观-黄龙山狩猎-处女泉沐浴”旅游专线、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圣地-魅力陕北-红都志丹-会师吴起”旅游专线、“延安—延长—子长”旅游专线,共带动十三个县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旅游带动,文旅共赢融合发展

作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过渡地带,两种文化在延安不断融合与积淀,孕育出了独特的陕北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4A级景区黄陵国家森林公园

近年来,延安市先后推出了大型红色歌舞剧《延安颂》《延安保育院》,陕北民歌专场晚会《信天游》、陕北民歌情景史诗剧《延安印象》、红色历史文化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等五台大型文化旅游演艺节目,成为延安文化旅游市场的品牌力作。同时,还拍摄制作了一系列延安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题材的影视动漫作品,先后在央视和地方卫视播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十集电视连续剧《盘龙卧虎高山顶》在央视三套、黑龙江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多家电视台热播,三十集剪纸动画片《延河湾》荣获陕西省2011年度重大文化精品工程和全国金喜鹊动漫优秀作品奖,大型纪录片《我们在延安》《延安文化访谈》等作品正在拍摄制作,陕北民歌系列微电影《信天游的故事》已完成《东方红》《兰花花》《赶牲灵》《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等四部片子的拍摄制作,先后荣获亚洲微电影节优秀影片奖、杭州国际微电影节最佳音乐电影奖、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奖、“金丹若”国际微电影节优秀影片奖等16项大奖;历时十多年精心打造的大型VR预览项目《数字红色延安》已完成大部分场景制作,计划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常态化播出,让游客穿越时空,回到1938年前的延安古城。

壶口瀑布

为了加快延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延安市政府先后与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旅游集团联合,分别组建成立了“延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延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延安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企业。尤为可喜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民营资本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大举进入文化旅游市场,一批民营文化旅游企业迅猛发展,使刚刚起步的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目前,延安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7家,文化经营实体1400多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万余人,民间艺术传承人7万多人。旅行社49家,导游员800 多名,旅游宾馆饭店500多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46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有10多万人,已具备年接待2000万人次以上的能力。

延安机场将在今年9月份搬迁,并已开通延安至杭州、上海、北京、广州、重庆、青岛、沈阳七条航线。铁路方面,延安至西安的高铁已于2016年12月动工,预计2020年竣工,届时,延安至西安将只需一个小时,成功地把延安融入到“大西安”2小时经济圈内,使延安在打造全域旅游过程中,具备更大的虹吸国内游客的能力,成为全域旅游的价值洼地。

责任编辑:聂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