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陕西佳县:稳中求进提质效  凝心聚力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4-02-26 00:10:1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佳县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县,有自然人文景观850处、文保单位6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1类62项,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荣获“中国红色地标”“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

文︱许倩

奔腾的黄河潺潺流动,寒风拂过山上的千年古城……冬日的佳县,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干劲在奔腾,活力在澎湃。 时光荏苒,见证铿锵发展步伐;岁月缱绻,诉说日新月异变化。

省级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 摄影刘玉川

翻开佳县202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招商引资活力迸发、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产业发展遍地开花、乡村振兴展开新画卷、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23年,佳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聚焦“345”工程发展战略目标,加压奋进、跳起摸高,以不服输的韧劲和干劲,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奏响了奋进的昂扬乐章,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活力。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总投资10.35亿元的冀东油田佳县天然气处理厂项目,项目二期工程目前进入试运行阶段;8万吨电子级粒状多晶硅产业升级项目,项目二期现已全面启动建设;陕西有色天瑞一期1.8万吨粒状多晶硅、300吨超纯电子级多晶硅、500吨硅烷气项目,现已达产达效……

佳县香炉寺 摄影刘玉川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2023年以来,佳县按照“谋深、谋实、谋准”总思路,谋篇布局指引干,主动作为抢先干,攻坚克难稳步干,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链,累计完成投资40多亿元,建成冀东油田年处理36亿方天然气处理厂、宏远日处理240万Nm3/d天然气液化厂、大华风电等9个项目,第二季度产值突破5亿元。作为冀东油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厂——冀东油田佳县天然气处理厂工艺流程之复杂、装备国产化程度之高、天然气深冷液烃产量之大均居全国前列。项目将单井开采的天然气净化处理后上载到陕京三线国家管网以保障民生需求,践行能源保供“顶梁柱”使命。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一年来,佳县加强榆佳经开区规划建设管理,深化与榆林高新区等园区对接合作,抓好佳县抽水蓄能电站、榆佳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及危化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LNG液化项目设备及技术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协调推动总投资180多亿元的榆佳临铁路(客货运)和榆林东物流中心(榆佳经开区三期)建设,重点打造光伏和半导体材料、清洁能源、商贸物流、盐化工和盐穴储能等4条百亿级产业链。2023年,佳县新签订项目29个,总引资194.255亿元,涵盖新兴工业、基础设施、农业生态水利、社会事业、城市建设、文旅康养产业等多个领域。

产业发展迸发“强动能”

走进佳县通镇向阳湾村的枣木菌菇基地,一簇簇生长旺盛的香菇,争先恐后地从菌棒内探出头来,工作人员来回穿梭,忙着采摘、运送、晾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高标准农田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一年来,佳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深入开展产业赋能行动,不断强一产、优二产、活三产,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全力推进高盛肉食品全产业链(预制菜)示范和食品产业园红枣、甜叶菊、艾草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加强金明寺省级高粱产业强镇创建,重点打造肉食品(预制菜)、红枣、高粱、手工挂面、木材深加工、全域旅游等6条十亿级产业链。利用有机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巩固并建设好30万亩有机红枣基地,示范推广佳油一号,蛤蟆枣、佳县长枣等红枣新品种,选取枣林次生区嫁接酸枣,发展酸枣产业,在林下“养”殖上出实招,通过枣粮(红薯、芝麻、花生等)间作、林果搭配、林下养殖等,探索立体复合型生产经营模式,让红枣特色产业发展更强、产业更壮、产品更优,迈上一条从“粗加工”到“精加工”、从“卖产品”到“卖品牌”、从“产红枣”到“产酸枣”的协同发展道路,打响“有机枣都 陕西佳县”品牌。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在万众瞩目中正式开馆、乡村振兴影片《高高山上一头牛》斩获第二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大奖、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成功创建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以来,佳县坚持“文旅搭台、经济唱戏”理念,围绕“红色、黄河、白云山”资源,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好剧不断、好戏连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佳县共接待游客253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

文旅融合,贵在提升服务和品质。2023年佳县认真践行“塑城、寻根、问道、振兴、强园”理念,邀请清华大学团队编制《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9个重点景区发展规划,目前,佳县签约引进文旅项目4个,盘活闲置文旅资源10多处,改造提升酒店民宿24家,推出沿黄旅游线路2条,全县所有A级景区实现旅游公交全覆盖,开发特色旅游商品40多种,并引进旅游专业人才15名,培训旅游从业人员2100余人次,全力打造“山水葭州·康养胜地”知名品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惠民实事谱写“幸福诗”

幸福食堂里,留守老人们吃着热气腾腾的“爱心水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老年人沐浴着阳光,说着家长里短……这样的画面在佳县城乡随处可见。

美丽乡村  摄影刘玉川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一件件、一桩桩浸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一年来,佳县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完善民生服务体系,将群众最忧心的“一老一小”作为社区的服务重点,积极探索建设老幼友好型社区,通过居住空间和功能室的改造,打造老幼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上门走访,掌握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情况和健康状况,将生活困难或健康出现问题的老人和儿童列为重点帮扶户,整合“五级五长”、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提供心理疏导、物资采购、送医上门、结对帮扶等服务,让“老有所享、幼有所教、困有所帮”落到实处。截至目前,打造“一老一小”特色项目7个,共开展活动约85场,服务2000余人次。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力打好民生保障仗。”佳县各社区积极推行“网上办”“电话办”“上门办”服务,为有需求的居民上门办理高龄年审、养老认证等业务,让行动不便的居民不出门就可以缴纳水电燃气费,真正实现干部多跑腿、居民少跑路,群众办事更便捷。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居民,各社区网格员每月定期上门,提供代买生活用品、协助打理家务、排查家中安全隐患等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办结社区“一年十件实事”项目71项,为民解难事298件,切实把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同时持续性开展以“‘佳快办’政务事项,‘政能量’志愿守护”为主题的政务服务公益宣传活动,把政务服务政策信息送到群众身边、群众手里,让群众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有“备”而来,少跑腿、多办事、办成事,活动期间受理老年优待证资料383份;残联、医保、养老保险和帮办代办咨询达500多人次。

栉风沐雨秉初心,奋楫笃行启新程。站在新起点上,佳县将继续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韧性,全面打响“山水葭州·康养胜地”品牌,以敢为人先的坚定决心,以勇立潮头的奋斗姿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篇章贡献佳县力量。

责任编辑:曲靖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