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始终把握发展这一重大时代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发展全过程,全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供稿︱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首次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煤博会期间,举办重点产业链合作推介会。
一年来,榆林市工信系统大力发展“四个经济”,全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全市工业经济持续恢复、稳中向好,1-11月工业增加值增长5%,高于全国、全省0.7和1.1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增速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40%以上,连续17年稳居陕西省第一。
工业运行稳中向好
2023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下行压力,榆林市始终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突出位置,先后建立局领导包联县市区工业稳增长机制,1008户规上企业“一对一”包抓联络机制,停产半停产企业驻企动态帮扶机制,工业稳增长包抓服务到企业到项目工作机制等;争取4800万元省级化工行业稳增长专项资金,召开化工、煤焦油等行业稳增长座谈会,全力稳住工业大盘;加强新增产能项目服务,建成19个新增产能项目,贡献产值135.32亿元;全力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召开重点产业链合作推介会、制造业企业市场拓展会,参加东西部产业转移对接(陕西)活动,赴杭州、广州等开展产销对接会5场,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累计促成各类项目、购销协议合同73个,总金额达409亿元。
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正式启动。
产业培育提质升级
榆林市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先进制造业,兰炭-金属镁、羊绒毛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印发制造业、镁产业和羊绒毛产业发展规划,构建起1+3+3政策规划体系;推动镁铝、装备制造等10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陕煤煤炭分质利用二阶段、上海创力榆林煤机装备等项目加速推进,通海、红太羊绒产业深加工基地开工建设;举办中国羊绒毛服饰设计大赛,参加北京冬博会、上海“中国品牌日”等活动,举办工服展演、服装展销会等,扩大“榆林羊绒”知名度,累计取得国家级专利40项;因地制宜发展黄芪、小米等农产品、食品加工及中药材、白酒等产业,认定39个榆林好产品,新增37户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中心,推动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等县区产业加速发展。
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全景。
分别下达靖边县、佳县标准化厂房补助资金500万元、1000万元,神木高新、靖边经开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园区,府谷高新区、定边工业区、榆佳工业区、榆横工业区北区4个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化工园区;榆阳产业园、神木兰炭产业园、府谷高新区、靖边经开区被表彰为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园区建设步伐显著加快。
转型升级蹄疾步稳
榆林市与西安交大合作成立陕西镁基新材料研究中心,累计培育认定省级技术中心19户,工业精品、重点新产品各11项。金泰氯碱神木化工公司建成全球首套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无汞化示范项目,陕西首台1000Nm3/h高活性电极电解槽首发,实现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绿色转型,对42户企业实施节能监察,神木锦界工业园区、国能榆林化工等4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第四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天宏瑞科硅材料公司被评为省节水标杆企业;推动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432台7.5万吨以下兰炭落后生产装置全部拆除。
信息融合提速赋能
榆林市大力推进电信普遍服务,投资6.6亿元建成82个农村4G基站,占全省33%,新建2216个5G基站,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成为全省第二个国家千兆城市;在榆林大讲堂开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题讲座,在全省率先启动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举办数字化转型诊断、咨询、培训10余场,目前全市共有479户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诊断和管理体系贯标;成功入选全国3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实施中心城区空中线缆整治三年行动,积极协调落实补助资金400万元,入地线缆37处40公里,整治空中线缆1700余处800余公里。
为企服务持续优化
榆林市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对26户优秀民营企业和17名民营企业家进行表彰;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条措施,累计争取省级专项资金约1.2亿元、兑现市级奖补资金1.8亿元,惠及420户企业;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及纾困政策落实情况评估,选聘871名大学生到民企工作;大力推广“陕企通”平台,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全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台账内4.1亿元欠款提前一个月完成清偿任务。
优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榆林市联合浙江大学合力打造榆林民营企业家培训基地,组织煤化工、农副产品、新能源等培训10期,累计培训600人次;对11户企业实施法律、财税帮扶,全部进入全市上市后备企业库。累计培育认定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各1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户、创新型企业57户,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15户、市级40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户、市级74户,省级“小巨人”企业1户;开展临规企业培育和退库企业入库工作,规上企业总规模达1008户,稳居陕西省第二。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榆林市将继续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三大目标”,进一步把握经济形势和发展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用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昂扬的工作斗志、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责任编辑:曲靖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