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创新赋能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4-02-25 19:43:39 来源:中国报道

作为国家能源化工的重要基地,榆林市按照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推动“12363”煤化工终端化高端化战略,持续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更好的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更好的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

文︱李洋 潘睿

时间一直向前,发展也从不停步。

行走在驼城大地,一个个产业集群加速聚集、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开工、一项项改革举措不断推出……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这片热土正在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谱写出高质量发展高潮迭起的新篇章。

榆林中心城区榆溪河生态长廊

2023年,榆林市凝心聚力抓项目、促招商、兴产业、夯基础、惠民生,着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厚植发展新优势,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接续奋进,交出亮眼的“成绩单”。2023年,榆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1.44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迈上7000亿元大关,再次实现新突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砥砺奋进  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优则动能足。榆林市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基本盘,经济增长主动仗有声有色。

全国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制油项目——位于榆横工业区的陕西未来能源100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

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榆林市创新引擎强劲,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获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建成17个“两链”融合试验区;全省首创工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累计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55支、培养科技经纪人300余名;全市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81家、增长36.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9家、增长104.4%。2022年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5.4%和10%。远景风机、上海创力等一批填补产业链空白项目落地,氢能产业实质性起步,新材料、智能无人、现代物流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十四五”以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

农业特色更加鲜明。榆林市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发展,全年粮食总产达50.78亿斤,实现“二十连丰”;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8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113万亩;加快实施4个百亿级和5个十亿级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工程,将35万农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条之上,全市脱贫人口202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587元,增速15.4%。

三产融合活力释放。榆林市精心策划出一系列文化旅游项目,持续举办“陕北榆林过大年”“清爽榆林”两大品牌节庆活动,推出沿黄河、沿长城、红色革命教育、清爽避暑等多条旅游线路,开通西安至榆林旅游专列,大力开展文旅惠民活动,发放3000万元文旅电子消费券,充分释放文旅市场消费潜力。

榆林高新区远景风机制造项目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榆林市深入实施“北治沙、南治土、全域治水”战略,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344万亩营造林及种草,提升林木覆盖率至3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51%;构建大气污染源综合管控平台,PM2.5平均浓度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用能权交易试点,推进大宗固废基地建设,新增固废利用能力700万吨/年,综合利用率达48%。

对外开放健康发展。榆林市实施了外贸“144”战略,榆林高新区成为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国际航空口岸被列入国家规划,“榆西欧”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国际货运班列成功首发。“十四五”以来,全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6.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守正创新  建好世界一流能源基地

2023年,榆林市坚定锚定“双碳”目标,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征途上,既坚守正道,又勇于创新。

持续巩固优势产业。做好“稳控转”三篇文章。通过推进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榆林市抓住能源革命的机遇,布局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项目。这条绿电制绿氢、绿氢制绿甲醇、绿甲醇制化工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确保了能源安全,也助力榆林市走向绿色低碳发展。今年,榆林市将开工建设氢能零碳产业示范园,新增新能源装机400万千瓦,并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产业集群。同时,推动国能煤炭综合利用等9个标杆示范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现代榆林城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榆林市紧扣主攻方向,在榆横工业园区,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3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正在高效运行。CCUS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引领性技术。以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为主线,榆林加快推进以能源、化工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探索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新路径。

有序提升优化传统产业。榆林市坚持源头减碳。兰炭、电石、金属镁等传统产业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在新发展格局下并未被简单视为“低端产业”而退出。相反,通过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坚持龙头引领、科技赋能和延链强链,榆林市正推动这些传统产业实现全链条的改造提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

壮大未来产业,塑造创新优势。榆林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旗帜,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五新”项目以及持续打造绿色低碳高端能化产业集群,围绕氢能与储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进行全面规划布局。同时,通过筹办“一带一路”氢能产业发展大会等重大主场活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榆林市还注重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让创新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以人为本  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在城市,车水马龙,繁华似锦;在乡村,阡陌纵横,生机勃勃。榆林市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长城的心脏——镇北台

提升城市能级。过去10年,榆林新增人口超过30万,增量位居毗邻城市之首。2023年,陕西省明确提出将榆林打造成为交通枢纽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榆林市聚焦于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功能、拓展城市内涵,致力于持续推动中心城区的建设。形成“一城八区”城市框架格局,实施10大类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四馆两中心”全面建成,榆林古城保护开发利用取得积极成效,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通过市区一体化改革和城市更新五年行动,确保延榆高铁、榆林学院新校区二期、中医院迁建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此外,榆林还获批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成“三横四纵”干线铁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榆阳机场成为西北地区吞吐量最大的支线机场,多式联运、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壮大县域经济。榆林市积极落实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的重大任务,设立南部县产业振兴资金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10亿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县域特色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9.4%,神木、府谷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错位发展,确保每个县都形成标志性成果。统筹抓好产业园区提质升级、投融资平台建设、商贸物流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承载力。    

推进乡村振兴。榆林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集中力量抓好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5+3”重点工作,振兴南部县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按照工业领域的链长制思路和方法,持续推进现代农业 “4+X”工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质保量完成25万亩高标准农田、60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建设任务;始终把群众增收致富作为落脚点,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

榆林世纪广场上,秧歌队正在为人们表演腰鼓。摄影高鹏

增进民生福祉。“十四五”以来,榆林市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超10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新增学位超7万个,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6.29张。文化影响力提升,获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基本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升“一老一幼”服务质效,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安全生产事故减少。金融和债务风险得到防范化解。精细化治理模式全面推开,绥德“说事堂”成为全国先进典型。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2023年以来,榆林市坚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融合发展,坚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榆林,守护榆林的蓝天绿水青山。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全面打好水资源保护利用、林草保护等“五大攻坚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 3大类33个项目推进城市更新,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打造陕甘宁蒙晋区域中心城市。

在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奋进路上,榆林市踔厉奋发,以黄土高原上的新风貌,奋力谱写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接续前行  创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改革破难题,开放拓空间。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榆林考察时强调,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3年,榆林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行不怠,以优良的营商环境、高质量项目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沙海绿洲,陕北粮仓

以提升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在深化“三个年”活动中,围绕营商环境突破年方面,榆林市组织3个调研组奔赴全国16个城市进入了深入调研,先后制定出台《榆林市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方案》《榆林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五十条措施》,21个市级部门出台配套实施方案,构建起营商环境突破年“1+N”政策体系。着力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全程代办制、红蓝章制度、体验官制度、最多查一次制度、国企民企一视同仁等。对标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改革实践,榆林持续发力,以营商环境之“优”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榆林市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不断深化,积极推进煤炭矿业权和工业用地出让方式改革。增量配电试点公司运营状况良好,以“亩均论英雄”为核心的改革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创新推行“三变”改革模式,实现了集体经营收益的全覆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榆林市还构建了“50+”政策体系,推行多项创新制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成效显著,城市信用排名陕西省第一位,成功入选全国2023年度活力城市。

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榆林市聚焦高端能化、先进制造、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四大领域,并围绕10条产业链推进重点项目。2023年,市级重点项目达到237个,总投资额高达1.44万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350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有力地推动榆林市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同时,榆林市坚持科技创新与招商引资两手抓,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和安全性,坚决不走“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牺牲生态和人的生命的老路。

以科技创新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榆林市获得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的批准,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开始全面运营,并与秦创原榆林主副中心实现协同创新。同时,成功组建了陕西省能源清洁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成为首批陕西省中试基地,并积极申报国家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关键技术创新及评价中心。为了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榆林市实施了“三项改革”10条措施,并深入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全力打造创新策源地。在榆林,创新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风华正茂新时代,奋楫扬帆启新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战略机遇期,榆林市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引领科技创新,以实体经济为重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以更高水平改革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为更好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曲靖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