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开创新产业和新业态。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产业优化,积极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子,勾画出产业兴旺、农民富裕、农村美丽的生动画卷。
文︱刘鸣谦
2023年以来,榆林市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按照“稳粮保供守底线、旱作节水强基础、链式发展兴产业、人居整治美乡村、深化改革增动力、多措并举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全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先后荣获市级及以上表彰荣誉23项,其中省级13项、市级10项,榆林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优态势。
端牢饭碗底气足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播种面积1099.2万亩,粮食总产253.9万吨。两个数字,看似简单,实为不易。
2023年,榆林市坚定不移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五良”融合发展,科学释放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障粮食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0月24日,靖边县的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基地实现了亩产高达1350.36公斤的成绩,这一数字位居全国“千亩片”单产第二,是榆林市自2007年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榆林市在农业科技和种植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
榆林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为了进一步提升育种水平,榆林市在海南省乐东县抱孔洋南繁育种核心区,购置了1200平方米的南繁科研实验楼,并流转了224亩科研育种基地,建成榆林南繁育种基地。这一举措使榆林市成为全国唯一在南繁核心区建立基地的地级市,为我国农业育种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榆林市还注重农机装备的提升和应用。完成中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9430万元,推广农机具2.7万台套,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332.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05%,接近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榆林市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23年,榆林以“高标准农田打基础、旱作节水补短板、美丽农田优生态”三大举措为抓手,持续推进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9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113万亩(亩均节水30%、节肥20%、节劳20%、增产20%、增收20%),创建美丽农田6.5万亩,实施薯麦轮作20万亩,推动农水、农林、农地结合,探索出一条旱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此外,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方面,榆林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通过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广设施大棚技术,支持大田蔬菜发展,全市蔬菜面积保持70万亩以上。同时,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建立45个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确保肉、蛋、奶、水产品产量达标。创建3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榆林市农业农村局还成立专班调度农资储备,组织技术培训指导,解决生产难题,确保了全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仓廪实则百业兴。榆林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夺取粮食丰产丰收,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榆林粮”,为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大国粮仓根基更牢奠定坚实基础。
现代农业增效益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3年4月16日,在北京的陕西榆林山地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上,榆林山地苹果的品牌标识、口号和包装设计璀璨登场,这不仅标志着榆林山地苹果产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更是榆林市对农业现代化、品牌化建设的有力诠释。
同年9月10日,米脂小米在北京举办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区域公用品牌。这一举措无疑提升了米脂小米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为榆林市农业产业的繁荣发展再添新彩。
榆林市横山区响水镇驼燕沟村
作为全国优质的小米和苹果产区,榆林市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布是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明,同时也是榆林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例证。
2023年,榆林市聚焦产业发展,全力打造4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和4个十亿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陕北肉羊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形成了种源培育的“靖边模式”、全链发展的“榆阳模式”、适度规模的“横山模式”和利益连接机制紧密的“子洲模式”四大模式。横山区被认定为陕西省畜禽肉类产业链典型县、米脂县被认定为陕西省杂粮区域特色产业链典型县。
数据显示,2023年,榆林全市山地苹果、蔬菜、马铃薯播种面积分别达116万亩、71.1万亩、211.7万亩,产量分别达68万吨、133.9万吨、268.5万吨,实现产值50亿元、55亿元、52亿元;羊子产业实现产值78亿元。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40万亩、320万亩。
与此同时,榆林市持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以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行“户变场、场入社、社联合”发展模式。2023年新评定市级示范社13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27家;横山区荣获第三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荣誉;榆阳区耀国家庭农场“综合施策促种粮 规模经营保安全”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榆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现代农业生力军作用日益凸显。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榆林市以全程质量控制为统领,争创“国字号”荣誉3个:定边县被授予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靖边县胡萝卜是全国“三品一标”生产示范基地、靖边县大漠神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项目)。打造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县1个、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3个。
如今,榆林山地苹果实施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米脂小米被评为农业农村部精品农业品牌。横山羊肉也获得了多项荣誉,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榆林市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被榆林市委确定为主题学习教育正面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榆林市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的卓越成果。
共建共治提质效,扮靓农村发展“新颜值”
走进榆林市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一股幸福与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村卫生室内的“健康小屋”经过升级改造后焕然一新,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健康服务。2023年夏天,该村的乡村电影院投入运营,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一批又一批观众在这里欣赏着各类影片,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庄上空。
目前,村饲料厂和商业街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些项目不仅将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还将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榆林市榆阳区鱼河农场
桩桩喜事、实事的不断涌现,为村民生活增添了幸福色彩。而郝家桥村的变化、府谷县《移风易俗暖人心 海红花开幸福来》代表陕西省以开场节目登上央视舞台,正是全市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生动体现。
2023年以来,榆林市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深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启动编制749个村庄规划,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升级改造560公里农村破损公路,硬化1149公里自然村道路,改建3.39万座卫生厕所,治理9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建设53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榆林市全力打好巩固提升“组合拳”,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对累计纳入的815户2403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风险消除755户2024人。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2979名,全市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合参保全覆盖,大病集中救治率、重点慢病患者签约服务率均达100%。
此外,榆林市积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推广“一户一田”、服务创收、联村(村企)共建、光伏产业、资金入股、农旅融合、资产盘活、物业租赁8种发展路径,目前全市集体经营收益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9.2%,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314个、占比10.6%。
在推动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榆林所属神木市作为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强化“四个强化”为抓手,探索出台“1+12”政策框架体系,完成大量宅基地基础数据调查、村庄规划编制和宅基地登记,推广多种宅改模式。2023年11月,农业农村部对神木试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如今,榆林市农业、农村、农民处处展示着新变化、新气象、新干劲,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