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晚,“中国周韵·盛世唐音”宝鸡古琴音乐会启幕。古琴演奏家李蓬蓬携稀世唐琴“九霄环佩”现场演奏。
《忆长安》《半山听雨》 《广陵散》《梅花三弄》《文王操》 《流水》等经典古琴曲目,或大气磅礴、或傲然凌寒,或抒发了内心的豪情与愤懑;随着手指的拨动,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而出,让现场观众如穿越千年,沉醉其中,演奏家们精湛的技艺和倾情的演绎惊艳,观众们无不意犹未尽。古琴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再一次与宝鸡人拉近了距离。
古琴的历史可追溯自3000年前。中国文人一直将古琴视作“生命伴侣”,以琴言志、抒怀、传情,留下无数故事,历经喧腾与冷寂,绵延不息。
在宝鸡有一个名叫王文祺的 90 后小姑娘,不仅通晓古琴音律,还会斫琴。十几年来,凭着一颗匠心,她在一刨一凿中斫制出一张张古琴。
传承着千年古音。传说“炎帝都于陈,制五弦琴”,到了西周之后,为了纪念文王和武王的功绩,从“五弦琴”就变成了“文武七弦琴”。
“因为从小受到家庭传统文化的熏陶,言传身教,就接触到古琴,在小时候也看过一些仙侠片,就觉得弹奏着古琴非常有侠客之风,有君子之风,还有雅士之风。”王文祺告诉记者。
97年出生的她尽管年纪不大,但在斫琴工艺上已经钻研了11个年头。“古琴有三音。散音像大地般深沉旷远,泛音似天籁缥缈悠长,按音如心绪变化多端,弹古琴越久,越是喜欢。”谈起自己为何走上斫琴这条路,王文祺说,“13岁那年,偶然听到一位老师在弹奏古琴,当时就被震撼了。”正是这次偶然的相识,让她对弹琴产生浓厚的兴趣。
制作古琴,被称作为斫琴,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技艺。14岁的王文祺正式拜师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蜀派第七代斫琴技艺传承人谢孟戌老师,学习斫琴工艺,从此倾尽全力,刻苦研究。一把古琴是由选材、开料、裁切、造琴形、合琴、上灰胎、抛光、上配件、上弦等等 200 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古法上漆要经过64 遍,上一遍漆要等两天到三天的时间,上漆这一块儿基本上快要一年的时间。
“最痛苦的还是生漆过敏。烂手、烂脸,浑身痒到整夜睡不着。”在爱美的年纪,却整日和木头刀斧打交道,在反复生漆过敏中备受煎熬,王文祺也曾想过放弃,可当坐在第一床自己亲手斫成的古琴前,拨动琴弦听见属于自己的琴音时,那一刻,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王文祺斫出的古琴式样多,以汉唐皇宫藏琴为主。王文祺古法斫琴制作和修复技艺以蜀派斫琴技艺为基础,在继承前辈斫琴技艺的同时融合了北方古琴所具有的独特的宽厚大气的风格特点,她斫制出的古琴具有盛唐著名斫琴师雷氏“音箱大、体型肥阔,内有双层发音板”的古琴风格。
2018年王文祺在宝鸡设立“梓桐古琴坊”。2021年4月斫琴技艺被认定为渭滨区非遗项目,11月王文祺被评为渭滨区非遗传承人,也是目前宝鸡市斫琴技艺第一人。截至目前,王文祺已组织各类古琴演奏、交流活动、培训辅导、斫琴传承100余次,为宝鸡地区古琴爱好者传授古法斫琴制作修复技艺和交流弹奏古琴技艺,大力推广古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古琴文化和斫琴技艺。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