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李海妮 潘睿 报道)医疗卫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重要事业。构建和优化其运行机制是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基层卫生工作的核心策略。
近年来,陕西省眉县牢固树立健康优先发展理念,直面群众看病就医“愁心事、烦心事”,紧紧围绕“县级强、镇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目标,集中财力物力,创新思路机制,补短板抓关键,探索实施“12345”眉县医改模式,稳步实施互联网+医疗新型就医模式,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17年,眉县探索实施县域医共体建设,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2020年3月,该县将原有的3个医共体整合为1个健康共同体总院,以整合优化资源为着力点,在管理上放权赋能,至今已基本构建起管理、责任、服务、利益“四位一体”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破题 建机制提水平
说起眉县过去的医疗情况,眉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冉学兵坦言:医院功能定位不清、医疗条件弱、专业水平低、以药养医等问题普遍存在。
眉县总人口33万人,人口基数小,医疗资源匮乏。曾经,县里大医院人满为患,专家们忙于看常见病、慢性病,却无暇顾及大病重病。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门庭冷落,全年的接诊人数仅有十几人。当地危重病人不得不前往省市医院就诊。
“以前医院之间各自为政,很多检验需要重复去做,造成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冉学兵说,在以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成了常有现象。
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唯有改革才是出路。2019年,眉县迈出了医改实践的关键一步——探索实施“12345”眉县医改模式,由县人民医院牵头,整合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11个镇卫生院及辖区152个村卫生室,组成眉县健康共同体总院。
在管理机制方面,由健康共同体总院制定总院章程,设立总院党委、纪委,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将镇卫生院党组织隶属关系优化调整为总院党委管理。卫健、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配套政策,合理放权赋能,形成总院集中统一管理合力。总院组织开展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和负责人任命提名,有效激活成员单位管理和发展活力。
为提高县级医院就诊环境及诊疗水平,眉县先后投资5.6亿元,顺利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投入3000多万元更新添置64排CT等医疗设备。县级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内镜中心相继建成,并先后与省市三甲医院建立31个专科联盟,引进省内外专家教授180名,开展微创、腔镜等40余项新业务,建成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1个、博士工作站1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
通过联大靠强,眉县县镇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患者外转率同比下降7.8%,县人民医院三级以上手术同比增长27%,急危重症患者就诊率同比增长10.8%;镇卫生院住院患者同比增长25.4%,开展手术2555台次;村卫生室门诊服务同比增长42.7%。“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冉学兵说,这个举措有效减轻了患者就诊负担,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整合资源到提升救治能力,从引进专家到开展新业务,医共体的建设,让眉县城乡群众都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轻松看病。
创新 多措并举强管理
健康共同体总院成立了,如何让健康红利惠及千家万户,强化管理是关键。
医改以来,眉县不断调整发展思路……
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总院扎实开展县镇对口帮扶,累计选派17名县级医疗骨干到镇卫生院担任业务副院长,下沉184名高级职称临床人员长期驻点帮扶,组建146人医疗帮扶团队,逐镇逐村开展巡回诊疗。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常住人口总额预算,整体打包交由总院统筹管理和使用。
在推进分级诊疗方面,按照“一院一特色”原则,由县级医院投入资金、设备、技术,镇卫生院提供平台、基础设施、工作人员,合力打造优势特色专科,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一、二级手术和中医药服务广泛开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医疗信息化,投资2000万元,建成县域一体化健康信息平台,配套人财物监督管理系统,打通县镇村三级卫生健康网络信息网络,建成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电子病历共享四个中心,实现县局、总院、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5个层面资源信息共享,远程中心通过“互联网+远程医疗”手段,实现了全县所有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心电、影像诊断,远程授课等信息互通共享,达到县镇诊断同质化服务,极大提升了镇级病例诊断质量。截至目前,全县167个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VPN”实现一个专网架南北,一个平台通东西,四个中心连上下,“天堑”变“通途”。
在人才建设方面,眉县实施“中高层管理能力培训计划”和“打造有温度医疗护理团队”;聚焦“两高”,统筹推进“人才强院、技术兴院”的发展战略;引进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等10多家省市三甲医院16名专家教授定期来院坐诊查房、手术示教,荣获省市级优质护理单元4个,为县人民医院培养学科带头人15名,技术骨干23名。
同时,眉县自2018年起由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卫生人才培养资金,向“北上广”知名三甲医院外派进修学习人员72名,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9项,县级医院“两高”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在薪酬改革方面,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眉县认真落实“两个允许”,将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总量放宽至全县事业单位平均绩效工资总量的3倍,总院统一绩效分配意见,建立激励性分配机制。
冉学兵介绍,通过绩效改革和利益分成,2023年,眉县县级医务人员人均月收入较2019年提高近3000元,基层医务人员人均月收入较2019年提高约1000元,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积极性,减少了医疗卫生人才流失。
发展 医防融合保健康
健康是家庭幸福之本、社会发展之基。
为了推进全民健康,眉县深入推进医防融合。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实现一条龙健康管理,眉县有着独具特色的“医防融合”机制。
通过构建“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全方位医防融合体系,眉县成功地将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等关键医疗力量纳入总院的管理与服务范畴。这种防、治、管、教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确保了每个居民的健康需求都能得到及时、全面的满足。
实施人员、机构、职责、信息、考核、绩效六项融合,建立健康教育、免费体检、疾病筛查、评估反馈、精准施策、中医康复、追踪随访的医防融合七步工作法。
在慢性病管理上,眉县更是下足了功夫。组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防治专家组,建立微信群进行政策宣传、诊断治疗和应急处理,确保了慢病患者及家属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帮助。同时,县级医院下派骨干医师驻点帮扶慢病患者体检工作,增加体检项目,提高体检质量。统一慢病目录,落实双处方制度,实施 “红标、黄标、绿标”分组分标管理,对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开具 “长处方”。
眉县创新推行“1+1+X”签约服务新模式,即1名村医、1名镇卫生院医生和县级医生,组建77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制定个性化签约包,及时兑现签约优惠政策。依托县域一体化卫生健康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县、镇、村三级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确保慢病患者无论在村、镇还是县级医院都能得到连续、高效的健康服务。
“医防融合”的实施给眉县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常兴镇村民程勇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身体不舒服就要往县城跑,非常不方便。现在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看病,还能通过远程诊疗得到县里医生的帮助,真是太方便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眉县的改革经验与实践如星星之火照亮前路,医改成效逐渐凸显——
卫生材料费、门诊次均费、住院次均费用均下降,医保资金得到了有效控制;县域内就诊率由83%上升至96.5%;全县11家乡镇卫生院中有6家具有一二级手术能力。
回顾多年来眉县的医改路径,每一步都坚实而清晰。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如今的成果斐然,医务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篇篇动人的健康篇章。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眉县的医改实践将继续走在前列,为更多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共同绘制出全民健康的美好蓝图。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