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陕文投华夏文创公司推出的《2024陕博日历·吉金中国》近日正式发行。该日历是双方精诚合作,携手打造的第七本文博日历,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在筹备的“吉金·中国”大型原创展览的重点配套文创产品。作为“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第三部,“吉金·中国”展计划于2025年年初推出,展览将从冶金技术与早期青铜文明的视角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与多元一体化的伟大进程。同名日历则抢先一步,让公众提前了解早期青铜文化的丰富内容与深刻内涵,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自2018年以来,《陕博日历》分别以“大唐长安”、“丝路辉煌”、“彩陶中华”、“花舞大唐”、“玉韫九州”和“赫赫宗周”为主题,由专业团队倾力打造。建立在深度研究之上的诚意之作,随着日历书的逐年相继问世,《陕博日历》已然成长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知名大IP,赢得了一众粉丝岁末年初的不变期待。
铜色金黄,因而在古代被称为“金”,“吉金”即指青铜或用青铜铸造的青铜礼器;“中国”二字最早见于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大意为“天下的中心”。《2024陕博日历》选择以“吉金中国”为题,意在通过以铸铜技术为代表的各种文化因素如何向中原汇聚,进而催生出王朝文明的伟大历程,彰显“铜”这一“吉金”在中国早期文明演进中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迥异于西方的中国青铜文明的发生和早期发展。
《2024陕博日历》精选了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4家文博机构收藏的早期铜器等精品,以及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檀香山艺术学院、日本滋贺县美秀美术馆等国外知名博物馆收藏的早期铜器,共计344件组。以每月一个主题、每天一件文物或文物线图、遗址照片的形式予以呈现。
《2024陕博日历》在文物的选取上,以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期青铜时代的代表性铜器为核心,辅之以冶铸遗物、陶器、玉器等,勾勒铜器在中华大地的萌发、冶铸技术的演进、各地的文化交流以及青铜礼器的形成和青铜礼器制度上升为国家制度的过程,展示这一时期对晚商以后臻至辉煌的中国青铜文明所起到的奠基作用。
《2024陕博日历》在编写风格上,依旧延续“双语”模式,这也是《陕博日历》不同于全国其它文博日历的一大特色。每件文物不仅有专业的中文介绍,还将之翻译成英文。具有丰富经验的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文化多语种译介中心翻译团队,斟字酌句,通过保留、重构、注释、省略等多种翻译技巧,同时添加必要的背景信息、历史地位、使用功能等,在中文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进一步确保了跨文化语境下的外国读者,也能读得懂、看得明白。
除了丰富的内涵之外,《2024陕博日历》“颜值”也颇为不俗,日历书的设计风格在延续中不断提升。首先,每月月首页的纹样皆源自书中的铜器、玉器或陶器文物。设计师以文物纹饰为灵感之源,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予以再创作,新创作的纹样时而古灵精怪,时而庄严肃穆,不仅彰显着千年吉金的神秘与灵动,也凸显了远古人类与天地神明交流对话的密码。其次,日历中每一天的日期、节气等基本文字要素,均采自以西安碑林博物馆为主收藏的历朝历代名碑,范围几乎涵盖了中国书法史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了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字体;日历每一页下方的留白,则是属于每一位日历拥有者专属的方寸之地,可以用来随手记录每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再次,日历书的外封选取经典的中国红和古朴黑为主色,内封选取细腻优雅的丝绢感布面;内页选用特种纸,通过对图片反复校色,以最大程度还原文物原貌;全新升级锁线装帧,180度平展设计,即使持续、多次翻阅,也不会有压皱书页之虞。
《2024陕博日历》既是《陕博日历》的新年新款,也是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原创展览的一次预热。七年持续的精心打造,《陕博日历》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品牌化发展,更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陕文投华夏文创公司送给粉丝们的一份经典贺岁礼。(陕西历史博物馆)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