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三项措施全力做好储蓄国债到期提醒兑付工作

发布时间:2023-12-14 10:25:30 来源:中国报道

“19年了,多亏有你们,我才想起父亲留给我的还有这笔遗产!你们想尽办法找到我,提醒我兑付,买国债真是买对了!以后投资就认准储蓄国债了!”陕西省延安市一名李女士激动地说。

因为种种原因,部分投资者购买的储蓄国债,特别是储蓄国债(凭证式)产品已到期,但迟迟不见投资者前来办理兑付。为切实保障储蓄国债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储蓄国债信誉,解决大量“沉睡”业务问题,2020年起人民银行即在全国范围实施储蓄国债到期提醒兑付工作。在推动这个工作过程中,延安市一笔早已于2004年到期、本金合计2.5万元的特殊业务,因购买国债时还未施行实名制,故预留信息仅有购债人姓名(李XX),没有身份证号码、电话、地址等有效信息且至今未兑付,引起了国库工作人员的注意。

关键信息的缺失造成提醒工作毫无头绪,但是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国库工作人员并没有放弃这笔“三难”业务。2023年二季度,国库人员指导承销机构从二十年前购债原始记录入手,翻阅大量原始凭证,终于在同一银行网点、同一购债时间段发现一笔同一姓氏购债人购买储蓄国债的业务记录,且两笔业务原始凭证上签字基本一致,可判断是同一人签署。

提醒工作终于找到突破口。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国库工作人员指导储蓄国债承销机构迅速从这笔业务入手,联系到购债人李女士。在积极取得联系后,李女士告知国库工作人员,李XX是自己的父亲,也终于回忆起来自己多年前购买储蓄国债时也替父亲代办过购债业务。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忘记了这笔业务。目前,父亲已经去世多年。

提醒工作终于到位,但是下一步的兑付还面临购债人李先生离世的现实问题。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指导当地国库部门立即与社区、公安、社保等部门联系沟通,确认李女士与李先生的亲属关系,并指派专人陪同李女士办理兑付所需全部材料。本着业务安全性与投资者便利性兼顾的原则,结合李女士购债时的签字笔迹、李先生的离世证明及遗产继承相关证明材料等,指导相关承销机构成功兑付该笔业务。从2020年发现这笔“三难”业务到2023年10月该笔业务成功兑付,从毫无头绪,到柳暗花明,再到倾情服务,至此,“沉睡”近二十年的国债终于找到自己的“主人”。

其实,李女士的经历只是近年来众多陕西省储蓄国债投资者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主动作为,组织全辖各级国库和省内储蓄国债承销机构,持续深入开展储蓄国债到期提醒兑付工作。组织各储蓄国债承销机构对本机构储蓄国债应兑未兑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并按工作要求建立明细台账和业务清单,通过三项措施对年代久远、信息缺失的存量到期未兑付储蓄国债全面梳理,实施“一户一策”协助兑付,切实维护储蓄国债投资者权益。一是创新信息管理机制。指导辖内承销机构建立储蓄国债(凭证式)到期未兑付信息台账,梳理未兑付业务具体情况。二是做好业务分类跟踪。指导承销机构以台账数据为基础,从提醒困难、兑付困难等两个方面入手,将应兑未兑业务分为“因历史原因或时间较久形成的投资者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重要要素有误”“投资者身故”“投资者身处异地”等“三难”业务,分类施策,针对性地建立到期提醒兑付业务分类“三张清单”,逐一攻破业务难点。三是构建长效协作机制。对内,形成了各级人行国库部门与承销机构间的台账数据共享体系。对外,与地方公安、公证处、社区、电信等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前提下,坚持“便捷、周到、准确、高效”的原则持续做好提醒兑付工作,打通储蓄国债安全便捷兑付通道。2023年至今,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组织相关承销机构完成储蓄国债(凭证式)提醒兑付3303笔、金额3.14亿元,切切实实维护数以千计储蓄国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陈洁 韩雨白)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