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发挥制度创新“头雁”效应 筑起对外开放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3-10-26 13:26:3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坚持走差别化、特色化的路子,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试验区”)日渐成为制度创新的“引领区”,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文︱潘睿

2023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走过的第十个年头。自上海自贸试验区起,我国迄今已经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作为陕西对外开放的主阵地,陕西自贸区也在今年迎来第六年的发展机遇。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104条国际航线,其中全货运航线45条,通达全球37个国家,76个枢纽城市。

六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紧扣国家赋予陕西自贸试验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定位,大胆探索、勇于实践,165项试点任务全面实施,3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0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日益明显。2023年1-8月,区内新增企业17964家,同比增长39.3%,增速高于全省同期23.5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2.56亿美元,占全省的25.4%;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约占全省的七成。

六年弹指一瞬,变化翻天覆地。在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头雁”效应下,深处内陆腹地的陕西,已从曾经的开放“末梢”跻身开放“前沿”,为内陆地区打造开放型经济提供了“陕西经验”。

深化改革创新统筹区域联动发展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公布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的24项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其中,由陕西省自贸办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依托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功能区探索形成的“科创企业票据融资新模式”成功入选。

“‘科创企业票据融资新模式’通过建立科创企业名录、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引入融资担保、运用再贴现工具等方式,借助商业汇票、供应链票据等载体,实现信息互通、信用共享、授信共用,系统解决了科创产业链融资难题。”陕西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实施以来,有效拓宽了资金使用率,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2022年4月18日,全国内陆港启运港退税启动仪式。

这一创新,只是陕西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一个缩影。六年来,陕西深入开展面向于构建内陆改革新高地与向西开放的制度创新,深化在投资贸易便利化、“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探索。

围绕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实施了舱单归并、货站前移等20多项创新举措,围绕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实施了航权开放、直提直装等10余项创新举措,围绕共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实施了近30项创新举措。

为提升制度创新的系统性、集成性,成立行政审批改革组、投资改革促进组等九个工作专题组,系统推进、合力攻坚,探索总结出一批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此外,在提升保税维修业务发展水平、稳步推进离岸贸易发展、加快跨境电商业态发展、培育优秀海外仓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先后建设了贸易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综合服务、能源类特色供应链合作等20多个功能性平台。

陕西自贸试验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

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着眼自贸区差异化实践任务,开展自贸协同改革联动行动。截至目前,首批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已在延安、铜川、安康、宝鸡、渭南和韩城6市相关开发区完成初步建设,第二批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已启动建设。

协同创新区将自贸试验区的“创新试验田”和当地发展禀赋、发展优势、发展需求相结合,依托创新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共筑合作发展平台、共育特色创新成果,将更多的制度创新成果进行复制推广,如渭南高新区协同创新区创新实行“容缺+承诺+并联审批”新模式,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64%,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9.8%。

目前,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国内对标最好水平的自贸试验区,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抓改革抓创新,努力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先行区。

立体交通体系拓宽国际贸易通道

6月9日,陕西省(西安-哈萨克斯坦)首条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发车仪式在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举办,该线路的开通将进一步拓展西安市对外贸易通道,进一步完善陕西到中亚乃至全球的开放通道,为西北唯一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补上了陆空多式联运短板。

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疏通交通“大动脉”是重要任务。陕西自贸试验区发挥对外开放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建设。释放跨境电商的发展潜力,围绕“丝路电商”国际合作,开拓陕西对外贸易新路径。

签署《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贸试验区创新西安宣言》仪式现场。

陕西自贸试验区紧抓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黄金机遇期,以中欧班列长安号为抓手,有效提升陕西内陆开放门户的链接力,发挥好自贸试验区稳外资稳外贸支撑作用,加快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

看公路,陕西高速公路网络持续完善,形成连霍、京昆、包茂、福银、沪陕等高速公路快速辐射网。高铁路网格局不断优化,实现了西安至北京、郑州、成都、兰州、银川等城市快速直达。

看铁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开通西安至中亚国家等17条干线通道,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物以及国内20余个省份的货物在西安港集散分拨,贸易国由最初的中亚五国拓展至4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主要货源地和目标市场全覆盖,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持续领跑全国,2022年全年开行量超全国总量28%。

看航空,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通第五航权航线4条,全货运航线45条,其中国际航线24条。推进“中亚五国六点”航空客货运通道贯通,在全国率先实现中亚五国客运航线全覆盖,空中丝绸之路织线成网。

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

与此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加快构建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建设稳步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空铁、公铁、海铁多式联运试点示范积极开展,空港、陆港联动发展的集疏运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等国家试点示范园区建设持续推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杨凌农高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品牌展会投资贸易促进功能持续提升。

此外,陕西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国际货运线路运营新形态,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作业流程,提升通关效率,不断拓宽国际贸易通道。如今,西安港智慧通关系统每天可自动处理各类单证约240票,验放集装箱约400个,减少人工操作量95%以上;国际航材通关交易新模式,有效减少了企业申报频次,实现航企客户按需分批提货,平均节约国内客户3-7天交货周期,确保了航材供应的连续性;国际货物24小时机坪“直提直装”模式,实现了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物流成本较以往降低30%;加工贸易云报核辅助系统有效减少企业核销账册手工作业量,也使企业无需多次往返海关,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获得感……

借助立体多维的国际贸易通道,近年来,陕西依托丝博会、进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广交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多元化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在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26个海外仓。

优化布局特色发展蓄势对外开放

5月10日,陕汽重卡第200万辆下线,德龙X6000 17H 840马力产品成功上市,实现了整车高端标杆价值的新突破,刷新了国产重卡动力之最,再次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

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海外市场营销模式不断创新,陕汽在中国重卡出口行业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近年来,陕汽不断完善中亚地区销售网络布局,渠道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覆盖主销区域、高效运行的营销网络布局。目前,陕汽重卡已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1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隆基绿能马来西亚光伏产业、陕西祥盛乌兹别克斯坦水泥建材、法士特白俄罗斯变速器等重点项目稳定运营;陕建控股集团承建的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医院、中交二公局承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中铁二十局集团承建的安哥拉本格拉铁路等重大民生基础设施项目高质量建成……从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到能源、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合作,陕西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省内龙头企业加快布局海外市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聚焦“丝路自贸”“科创自贸”“农业自贸”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大探索创新力度,蓄积发展新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相关领域集成改革创新,聚焦‘三个自贸’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在陕西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陕西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走过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陕西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铆足劲头,奋楫笃行,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昂扬斗志奋力书写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