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陕西宝鸡:“农旅融合”融出乡村振兴“新”前景

发布时间:2023-10-12 11:23:36 来源:宝鸡日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节到中秋,秦岭仿佛打开了“调色盘”,赤橙黄绿分外绚烂;阡陌田野里硕果盈枝、禾田金黄、产业兴旺;农家院落白墙红瓦、古韵悠然,带着露珠的食材烹饪出充满鲜味的菜肴;田园的宁静与惬意,处处都是风景……  

随着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西秦大地深入实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取得新成效。如今,在广袤的西府大地上,越来越多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片美景、一餐美食、一场研学,都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今年上半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接待游客96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7.1%。

宝鸡市已涌现出一批农家休闲餐饮、田园花海观光、民宿休闲度假、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园区采摘等单一或复合型的农旅融合新农村。从“贫困村”变“小康村”,从“泥水村”到“风景村”,农旅融合,正在为乡村振兴融出新前景。 

青山好风光 悠然见“钱景”

从市区一路向西约20公里,就到了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

这里如同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抬头可见南山苍翠,俯首有清澈溪流从门前流过,各种花朵一年三季次第开放,平均温度比市区要低2到3摄氏度,整个夏季清凉舒爽。 


位于凤县东河桥村的“秦岭”火车站风景如画

吴建平原本在外地做工程运输车生意,正是看中家乡的这片秀美风光,他回到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想挣一份“风光钱”。与预想的一样,每逢夏季,村道上往来赏景的人络绎不绝,自己家的饭碗算是有了着落。因为年轻且思路活,吴建平又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因此他有了更大的责任,那就是让全村人能够因为这片“好风光”而增收致富。

近年来,兴起了露营热,村民建起一片露营基地,从试营业就火爆。露营基地17个帐篷每逢节假日全部爆满,村上20多名村民在这里实现了就业。吴建平说:“谁能想到我们这个小山村的露天帐篷,比大城市的酒店还火,这都是好风光带来的效果。”

尝到了农旅融合带来的甜头,如今,吴建平带领村民在村上修路、建共享农场,他希望明年夏天,通过基础设施的提升,可以吸引更多市民走进上川村,为村民带来更多收入。


陇县上岔村利用好风景建起露营基地

近年来,宝鸡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作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优势,挖掘乡村价值,打造了一批多功能拓展、多业态集聚、多场景应用的农旅融合精品项目,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的路通了,基础设施提升了,隐藏在深山中的田园风光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景。 

地处秦岭腹地的凤县双石铺镇兴隆场村,是我市农旅融合发展中涌现的一颗“明星”。村口有一棵千年古柳,据传植于唐贞观年间。如今,村上专门为此建了一个“唐柳园”,设有停车场、便民亭、乡村旅游服务中心。

很多去往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都会在路过这棵千年古柳时停下来打卡、拍照。村党支部书记高红卫就主动上前攀谈,给他们讲当地的风土人情,并询问他们驻足的原因。经过交流才知道,游客喜欢当地的田园风光,享受山谷里的清爽。更有游客说,希望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高红卫受到了启发:“为什么我们村不发展旅游,把游客吸引到我们村里来?”

陇县上岔村利用好风景建起露营基地

很快,村里组织大家外出考察学习,并结合学习的成果设计民宿小院。兴隆场村是由原来的兴隆场村和陈家湾村合并而来,原陈家湾村村委会旧址闲置。于是村上对原来的旧房子进行翻新改造,打造了两套“云湾山居”民宿。民宿内仿真山水、花鸟鱼池、石子小路、木制窗棂,别有一番风景。已过六旬的高红卫还利用抖音、朋友圈、小红书等现代传播手段,对村上的民宿进行宣传。去年虽是疫情期间,但两套民宿仍然预定火爆。今年,村上又打造了四套民宿,天然的美景资源和具有古典园林之美的现代民宿,从开业就在各大网络平台吸睛无数。夏季,全村一半以上村民从事和旅游相关的工作,卖水、卖土特产、开农家乐等,最火爆的时候村上的山货市场一天就能卖出近2万元。高红卫说:“希望村民以后家家都住上像民宿一样的房子,户户都能挣上旅游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过去的传统村落,到现在农旅融合特色村,越来越多的脱贫村,成了游客眼中的“风景名胜村”。不少乡村用不同种类和颜色的花卉,并配套多种娱乐设施,吸引游客前往赏景。以油菜花海闻名的金台区永利村、以小木屋民宿风光吸引人的太白县鹦鸽镇高码头村、以山水田园风光扬名的陇县八渡镇等,都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风景示范点。

据农业部门统计,宝鸡市农旅融合直接带动吸纳就业2.58万人次,其中农民从业人数1.73万人,带动受益农户7169户,好风光带来的效益真正落到了农民身上。 

老灶农家饭 留客有“鲜味”

“来了,吃豆腐宴,还是吃点农家饭?吃完饭可以到附近转转,我们这周围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景色都很好。”每当6063次火车到达秦岭站,游客便陆续走出车站,凤县黄牛铺镇东河桥村村民何亚琴就热情地迎上去。火车到达秦岭站是11点18分左右,正是午餐时间。大部分游客听了她的介绍,首选会到村上的农家乐吃一顿豆腐宴来尝尝鲜。 


凤县兴隆场村的特色民宿风景如同古典园林

距离火车站步行不到10分钟,就到了东河桥村豆腐宴农家乐一条街。二十多家店面一字排开,每家的主打菜都是“豆腐宴”,一桌完整的宴席有二十多道和豆腐相关的菜品。十多年前,村上抓住地处“岭南第一村”的地理优势,规划发展豆腐美食村,带领村民专门到外地学习。现在,村民用自种的大豆和嘉陵江源头的活水制作出原生态豆腐美食,尤其是村里独创的太极豆腐、女娲豆腐、野菜豆腐等,独有特色。在冬季赏雪游火爆之时,每天有五六千人涌入秦岭站,其中一半以上人选择吃豆腐宴。

何亚琴家是养蜂户,虽然没有开设农家乐,但她发现游客多了,她的土蜂蜜也好卖了。为了多推销自家产的土蜂蜜,她义务当起了当地人眼中的“土导游”,游客爆满的时候,她把找不到地方吃饭的游客领到自己家里吃农家手擀面,还让客人在家里休息,都不收钱。她说:“我们农村人,面是自己磨的,饭虽然没有大酒店花样多,但绝对健康放心,我们就是希望游客对这个地方留下好印象,以后能经常来玩。”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顿朴实的农家饭,是农村人款待客人的最高礼仪。而品尝舌尖上的美食,也是乡村游中最不可缺少的环节。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市培育发展精品农家乐700余户,群众利用自家庭院、自产农产品,为游客提供美食服务,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乡村体验,还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关中地区主要以面食为主,其中岐山臊子面是最负盛名的乡村美食之一。 

距离岐山县城约三公里的凤鸣镇北郭村号称“陕西第一美食民俗村”。当地人经常十分骄傲地向来者介绍,北郭美食民俗村的模式,要早于火爆全国的“袁家村”,甚至“袁家村”都来取过经。在村上,几乎人人会做臊子面。农民家里待客、过红白喜事,必须要吃臊子面。正是凭着“一碗面”,这个村子成为我市第一批农旅融合的明星村。现在村上仍有农家乐经营主体123家,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村干部告诉记者,如今随着新的“美食明星村”越来越多,北郭村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星光熠熠,但臊子面农家乐仍然是村民增收的主要方式,一半以上的村民靠着臊子面建起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家住岐山县城的张勤斌经常带外地来的朋友去北郭民俗村吃饭,一桌菜虽然以小吃为主,但是有岐山臊子肉、油酥锅盔、岐山挂面、岐山擀面皮等十余种,而且价格也比较实惠。等菜的间隙,他们在农家院子里打乒乓球,不仅玩美了,也吃美了。临走的时候,还可以买一些当地农民用纯粮酿造的香醋,既花费不多,也十分有特色。他说:“臊子面就是岐山美食的灵魂,只有吃了臊子面,才算是到过岐山。” 

在农旅融合的热潮下,这碗普通的农家面成为农民增收的香饽饽。为了持续推介乡村美食,我市连续五年举办宝鸡市休闲农业乡土美食推介活动,市、县相关部门也将农旅融合发展列入重要内容,有些乡村依据当地的饮食特色和种植养殖特点开发菜品,也有些乡村通过外出学习来提升本地美食特色,神仙豆腐、药膳干脚棒、洋芋糍粑、麟游血条面等山村美食被端上餐桌,豆腐宴、十五观灯宴、菌汤宴、柴火鸡等特色美食品牌越来越有影响力。 

相携及田家 研学聚人气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是唐代诗人李白所描述的人们相约到田园农家做客的场面。

大人带着孩子,学生跟着老师,大家相约田家体验田园之乐,并通过研学游而有所获。如今研学游成为我市发展农旅融合的一种创新模式。


青年学子在千阳县闰家村体验民间刺绣

从宝鸡市区向凤翔区出发,下高速后会看到一座气势壮观的泥塑坐虎,这就是城关镇六营村。六营村有“中国泥塑第一村”的美誉,同时也是我市首个将非遗研学做成品牌的乡村。村里的泥塑一条街上,有非遗传承艺人18名,可提供泥塑、牛皮影、剪纸等13项非遗体验项目。今年6月到8月,已累计接待学生2200多人。孩子们在非遗艺人的讲解中,可以沉浸式体验彩塑、木版年画、剪纸等,领略西府非遗文化的无限魅力。

正是靠着研学,六营村从默默无闻的小乡村,跃升为远近闻名的大景区。泥塑艺人胡锦伟传承了父亲的技艺后,也成为村上非遗研学的讲解员。他告诉记者,早年间,六营泥塑只是作为人们闲时的“耍货”,销售挣钱更是谈不上。后来,“平安马”“富贵羊”“福寿猪”相继入选国家生肖邮票主图案,先是带火了泥塑作品的销售。之后,六营泥塑古朴的艺术特色,吸引了很多美术类院校的学生来村里学习,让小乡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因此,村上抓住机遇,相继建成中国泥塑园、综合展示区、旅游服务区等,延伸出民间工艺特色体验游和西府乡村风情体验游两条旅游环线,与全国7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研学关系,让乡村真正成为全国知名的民俗研学旅游特色村。

凤翔区六营村村民现场制作泥塑作品

据了解,近三十年,我市的农旅融合发展从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到了现在的提升成熟阶段。最早的“吃在农家”是发展的初级阶段,后来的“赏在农家”“住在农家”是发展阶段,现在的研学游是综合提升的关键阶段。研学游对乡村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乡村有“高颜值”风景,还需要满足游客玩乐、住宿、吃饭、学习等多方面需求。而我市农业农村部门也在积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乡村转变观念,创建集文化、生态、游学于一体的农业研学教育实践基地,让更多学生走进农业园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山水和美食吸引人、人文留住人的目标。

千阳县南寨镇闫家村是有名的刺绣民俗村。在村子的“白菜心”地段,有一座独具特色的“绣楼”。推开红色的木门,仿佛走进一座刺绣博物馆,其中有各种精致绣品的展示、传统刺绣技艺传承知识宣传,也有刺绣艺人的介绍。从绣楼出来,还可以到村上的村史馆、剪纸馆、纺织体验馆、刺绣作坊等地参观。不同于一般旅游景点,这里浓浓的乡土气息以及传承已久的传统刺绣文化,让人增长见识。

今年夏季,闫家村第一次开展了研学游项目。该村一位驻村干部告诉记者,从西安、宝鸡等地来村上研学的青年学生有200多人,学生们走进乡村,和刺绣艺人们交谈,在绣楼参观学习时不断发出赞叹声,还在车间体验了刺绣的初级针法等。学生们来村里研学,让平静的乡村变得热闹异常。在学子们眼里,村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新鲜有趣的。闫家村的刺绣作坊里,每天有十多位六旬绣娘在工作。她们绣出的布老虎、虎头帽等物件,由合作社进行统一验收和向外销售。而在学生们眼里,这些绣品不是商品,而是艺术品,很多学生被这些作品所吸引,自发在网上进行宣传。村上刺绣合作社负责人何俊芳说:“娃娃们来了,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学生们购买能力不强,但带来的宣传效果很好,让村里的人气更旺了。”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扶风县法门镇马家村发展菌菇产业,尝试开展菌菇研学游,吸引了不少农学专业的学生前往参观学习;

陇县东风镇梨林川村发展稻鱼综合种养产业,美丽的稻田风光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来此开展农耕研学实践活动;

渭滨区石鼓镇的石鼓现代农业园种植观光葡萄,目前也正在尝试开展农耕体验和食育课堂的研学游。

虽然除了六营村以外,研学给乡村带来的“钱景”并不显著,但乡村有了强大的人气,这是今后乡村农旅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增强,农村研学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精细”提品质 更上一层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从古至今,这些反复吟咏流传的田园诗,让人们对乡村充满了向往。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目前70%以上的城市居民选择在周边的乡村旅游点进行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的主阵地。随着乡村振兴在宝鸡市进一步深入推进,乡村抢抓机遇发展农旅融合正是关键时期。然而,西府广大乡村要做到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还需不断“精耕细作”提品质,才能更上一层楼。 

陕西社科联特约专家王恭在对宝鸡农旅融合进行深入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先后多次参与了我市特色乡村发展规划以及乡村旅游相关规划的起草。他认为宝鸡市农旅融合发展,未来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他看来,宝鸡市乡村在发展农旅融合方面仍有需要弥补的短板。

一是同质化问题存在,鲜明特色不足,旅游项目单一,服务质量不高;

二是乡村旅游发展持续动力不足,由于我市乡村旅游缺乏规划意识、资金投入不足,经营主体积极性不高;

三是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较弱,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不全,住宿条件有限,与游客需求差距较大;

四是专业人才缺乏,乡村旅游的从业者大多是留守人员和少部分返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导致农旅融合内生力不足。 

农旅融合发展如何“更上一层楼”?

第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利用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实施好文化广场、垃圾收集点、厕所改造、环村道路改造等项目,让游客看到一个村美、路好、吃住方便、交通便利的现代化乡村新形象。

第二步打造富有宝鸡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挖掘每个乡村独有的“资源”,或者打造独具宝鸡风味和特色的“美食+旅游”新模式,或者以民俗传说和红色旅游打造特色景点,使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得以传承和创新。

第三步开展乡村旅游研发提升工程,重点研发一批以农家风情、滨河生态、温泉养生、田园农耕、历史民俗等为载体的旅游特色线路,并打造一批多彩多姿、具有西府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使传统手工刺绣、泥塑制作、漆器工艺、酿酒工艺等通过文化活动、文化展示、手工制作让游客体验与弘扬,推动旅游带动经济、带动文化融合发展。

凤县黄牛铺镇东河桥村因为“网红小慢车”爆火,在近两年内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农旅融合发展。黄牛铺镇党委书记马杰对未来农旅融合的发展也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说,之前的东河桥村属于比较初级的旅游乡村,靠着路边的十多家农家乐吸引游客,这种模式明显已经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去年冬季,突然而至的庞大人流量,让小山村一时间不堪重负,由此而出现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马杰说,现在人出行的热情高涨,对旅游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有便捷的交通、舒适的住宿、特色的餐饮、高性价比的消费环境。未来的乡村想要通过农旅融合获得发展,就要不断打造高品质的旅游环境,才能让游客来了一次还想再来。为了更好留住游客,黄牛铺镇专门修了一条从火车站通往镇上的旅游线路,设置了接驳车,并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实体化运行的镇旅游公司,尝试由公司运营集体经济旅游项目,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乡村旅游的黄金期。行走在西府的乡村大地上,既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丰”景,也能欣赏到层林尽染的“美”景。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每一个乡村都变得越来越美,农业农村部门也通过发布乡村游精品线路、举办乡村美食推介活动等方式,吸引人们走进乡村,发现乡村的美。我们也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乡村能够通过农旅融合,融出农民生活的“好光景”,融出乡村发展的“好前景”,让更多人感受乡村魅力。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