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路,尺五宽,送肥、送粪太艰难;挑担压的腰腿酸……”9月22日,“畅行三秦大道 看高质量发展”2023 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了解陕西高速公路的“前世今生”,从低等级公路铺向“智慧交通”的陕西特色高质量发展“高速路”。
走进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一幅幅图片、一组组数据、一张张图表、一块块展板,串联起陕西交通发展的峥嵘岁月;从丰富的资料中,也看到了陕西交通人取得的非凡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陕西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全省仅有32条公路,数量少、标准低,边远山区的27个县根本没有公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抢修恢复,全省勉强能通车的公路仅1398公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省大多数道路都是晴天“扬尘路”,雨天“水泥路”。从事外业测设的车辆成天奔波在这样的路上,队员们时而随着刹车前扑,时而随着加速后仰,全身都被尘土笼罩着。雨雪天还要下来推车,后轮再甩给大家一身泥巴。即便是这样,测设队员们也经常自嘲:“我们都是泥菩萨、土地爷!”
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是我省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第一条高速公路,1987年10月31日开工建设,1990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这条从西安通往华清池、奏始皇帝陵兵马俑的旅游线路,打开了西安的东大门,其设计、设施方面的创新,为陕西乃至全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65年来,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致力于服务国家交通发展,勇当交通强国建设的“排头兵”和“先锋队”,用智慧与汗水,为陕西乃至全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绘就了一幅幅无限延伸、错落有致的穿越蓝图。(记者 赵明)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