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榆林两级法院积极探索构建“三端四防线五机制”诉源治理新模式,多次召开诉源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推进会,明确提出了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责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自觉将诉源治理工作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半年,全市法院共新收各类案件6.2万余件,同比下降9.71%,系全省收案降幅最大的地市。”9月5日,榆林中院院长吴小鹏介绍说。
“第一道防线” 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榆林两级法院积极争取党委支持,以市委政法委名义下发诉源治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议,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诉源治理综合大格局,将“万人起诉率”等指标纳入平安建设年度考核。市委政法委与市中院联合建立督导包抓工作机制,推动诉源治理由“法院主推”上升为“党政主抓”。
榆林法院建立矛盾源头预防机制,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制定法官干警下沉基层网格工作办法。各基层法院在乡镇、中心社区广泛设立法官工作室、诉源治理工作站,为基层组织排查化解矛盾提供法律指导,推动“有事打官司”向“有事先听听法官怎么说”转变。人民法庭发挥在基层治理中的“桥头堡”作用,加强与派出所、司法所、村组社区的横向对接,形成了“三治议事小屋”“说事堂”等各具特色的纠纷源头化解阵地,积极推进创建无讼村(社区)、平安乡镇(街道)活动。靖边县法院为辖区近3年零发案的乡村挂牌“无讼示范点”。榆林市榆阳区法院郭家伙场“女子法庭”设立了“老高调解室”,近3年来,平均每年引导至网格调解员就地化解纠纷170余件,诉前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00余件,甄别并繁简分流案件200余件。
“第二道防线” 矛盾纠纷诉前化解
近日,子洲县法院在审理涉农涉众案件中,联合农业农村局、民调委、镇政府等部门组成四个巡回审判庭,充分利用群众农闲时间,采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深入村镇,调处涉农涉众纠纷。
榆林两级法院针对收案较多的借款合同、婚姻家庭、交通责任事故等纠纷,积极协调对接金融监管、工会妇联、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共商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举措。建立健全诉前多元解纷机制,榆林市中院会同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建立行政争议预防调处工作机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源头化解。神木市法院与发改委、人社局等9部门联合成立多元解纷工作站;榆阳区法院与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交警等行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妇联调解室、发改委价格争议调解站等实现全市12个县市区全覆盖,有力促进相关纠纷批量化解。榆林法院注重发挥综治中心整合各方力量、联动化解纠纷功能,制定选派法官入驻综治中心工作办法,因地制宜指派诉讼服务团队、速裁快审团队或者相关人员入驻中心指导调解、进行司法确认、开展速裁快审、完善诉调对接等,推动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榆阳区法院选派2个速裁团队进驻区综治中心,子洲县法院依托当地综治中心,通过诉调对接方式将全院25%左右的民商事案件化解在诉前。
“第三道防线” 抓好诉中案件办理
榆林法院加强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纷功能,完善先行调解、委派调解,加强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律师调解、仲裁、公证等方面的衔接,全市法院共特邀47家调解组织、120余名调解员入驻法院开展调解工作,形成纠纷化解合力。强化案件繁简分流,科学修订考核评价办法,不断提升小额诉讼、简易程序适用率,全面推进简案快办、繁案精办,提升办案质效。健全衍生案件防范机制,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坚持把质量摆在首位,部署开展“审判执行质量提升年”和“司法能力提升”专项活动,深入实施发改案件评查反馈、长期未结案件清理、精品案件案例评选、涉民生案件审判执行等质量提升工程,强化一次解纷,进一步减少衍生案件。今年以来,全市法院二审、再审案件同比分别减少25.71%、34.38%。
“第四道防线” 做好诉后释疑服务
近日,府谷县法院判决被执行人王某某支付申请人车辆损失2.18万余元。为避免执行中双方矛盾加深,同时实现简案快执,执行局启动执前督促程序,经各方不懈努力,王某某当场给付申请人5000元,约定从2023年6月1日起每月给付5000元直到全部履行完为止,促使矛盾纠纷优质高效化解。“执前调解,通过对被执行人的正向激励,促使被执行人的思想从‘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转变,真正压缩执行周期,减轻当事人诉累。”府谷县法院院长白海涛说。
榆林法院推动立审执衔接、执行和解,强化一审判后答疑、判后调解,二审诉前调解,综合运用财产保全、行为保全、强制执行措施豁免等手段,激励引导当事人息诉服判,自觉履行生效判决。榆林法院建立信访联合化解机制,及时与有关部门研判会商,探索推进“有信必复”来信办理机制,全面推行“院长接待日”、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接访和包联化解制度,推动化解积案。榆林法院建立司法建议指导机制,加强对社会治理动态和热点问题的分析研判,对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趋势性问题总结提炼,有针对性向相关行业部门提出优化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能力、填补制度漏洞等建议,促进行业治理。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