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探寻“总师文化” 立志“航海报国”

发布时间:2023-09-05 11:41:2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西北工业大学“深蓝梦,我的梦”社会实践队赴多地开展实践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重要指示精神,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深蓝梦,我的梦”社会实践队,通过调查研究、采访座谈、参观学习和实地参与等方式,促使青年学子深入了解感受西北工业大学“总师文化”,在探访中追溯弘扬“公诚勇毅、三实一新”的校风校训,在实践中树立“航海报国”远大志向。在2023年7月至8月,组织“深蓝梦,我的梦”社会实践队一行人奔赴青岛、宁波等地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感受深蓝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为进一步认识深蓝,了解深蓝,感受深蓝以及深度探访我国海军装备发展和现状,实践队赴青岛先后参观了多支海军部队或单位。

在海军航空大学,队员们登机参观某型直升机,就声纳探测等专业知识与官兵们进行了交流探讨。队员们深切感受到我国航空力量的强盛,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西北工业大学在国防科工领域的重大影响力与突出贡献。

而后,实践队先后来到了海军水面舰某支队与潜艇某支队。在遵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队员们登上了海军某型水面舰进行学习,依次参观了指挥室、海图室、控制室和甲板等舱室,在部队官兵的讲解下,队员们学习舰上各个部门的基本作用与职能,近距离接触各类舰载系统。

同样,在海军保障某支队,队员们再次获得了登舰的机会,跟随海军官兵登舰参观某型综合补给舰。干货、液货补给门架、大型吊臂等多型补给保障装备让队员们第一次了解到大型舰队如何在远洋补充各类物资。

队员们参观退役功勋舰

珍贵的登舰机会在开拓眼界的同时让队员们对所学专业在国防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队员们的国防意识,坚定航海青年为国铸剑的决心!

 队员们与舰长在综合补给舰前合影

除此之外,实践队员还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人民海军在炮火中诞生、战斗中成长、发展中壮大的70多年的光辉且艰辛的历程,感受新时代中国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驰骋远海大洋的坚定步伐。

队员们参观海军博物馆

通过参观学习,队员们深入了解海军的建设发展历程,见证海军向海图强的昂扬风貌,近距离感受新时代人民海军的强大力量,深刻领悟“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的深刻意义,同时更加明确作为航海事业的接班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走近大国重器,学子对话总师

为了促使实践队员深入了解西北工业大学“总师文化”以及“海洋重器”背后铸剑英雄的故事。实践队前往海军潜艇学院、国家深海基地和西工大青岛研究院等单位。

在海军潜艇学院,队员们与师生就专业知识学习、专业发展、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发现潜艇学院的许多老师均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这也让队员们进一步感受到西工大在“三航”领域的影响之深,培养“总师型人才”的目标所取得的成果,切身感受到了国防领域的“西工大现象”。

在国家深海基地,队员们登上了向阳红科考船近距离参观,并同随船老师进行交流。随后,实践队前往深潜器车间,在这里见到了许多探寻深蓝秘密的“大国重器”,包括蛟龙号全尺寸模型,以及潜龙系列,海龙系列实物。队员们来到蛟龙号模拟驾驶舱体验驾驶,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蛟龙号的内部构造和操控设备,极大程度地开拓了眼界。

实践队员参观向阳红科考船及科考设备并合影

队员们在蛟龙号和海龙三号前合影

在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对话国家深海基地研究员、“蛟龙号”声学系统技术负责人张同伟,张同伟研究员在西北工业大学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博士学位,师从马远良院士。作为中国载人深潜第一线科研和技术骨干,他不仅具有不同海区多次下潜经历,而且多次排除蛟龙号应急故障,避免了事故发生。

在交流采访过程中,当提到西工大的“总师文化”和西工大“三航”特色时,张总师回忆了自己跟随马远良院士在海上做实验的经历,他提到,“马老师已年过七十,但每天都坚持到实验现场,指导我们这些年轻小伙子们开始一天的实验,带领我们一起分析各种实验现象。”这种不畏艰难、一丝不苟精神也在他从事科研这些年不断激励着他。随后,队员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在知识学习、就业规划以及应对科研压力等方面与张老师进行了广泛交流。最后,张老师鼓励队员扎实基础,努力提升专业水平,早日投身到“航海报国”的行列中来。

实践队员与张同伟总师交流

随军登舰体验,感受航海精神

在海军机关和院校的统筹组织和精心安排下,航海学院组织体验式航海实习,实践队派出队员代表赴大连参与搭乘海军功勋训练舰“郑和号”的航海实习。于8月5日登舰,开展了为期六天的体验式航海实践。

实践队队员与其他同学合影

队员搭乘“郑和号”从旅顺港出发途经烟台、刘公岛最后在青岛结束实践。在实践中,实践队队员在军舰进出港口时观摩学习操作过程,学习如何准确判断船只位置、掌握船舶操纵技巧;在舰上深入战位与官兵共同参与舰船养护、抛锚起锚等训练项目;在船舱内学习航海相关知识,进行海图作业。

在为期六天的海上实习活动以及与海军官兵们的朝夕相处中,航海学院学子们秉承“红色烙印、蓝色情怀”的精神文化,团结协作、认真思考、亲身实践,在茫茫海上展示了西工大人的风采,加深了对人民海军的理解,与官兵们培养了深厚的情谊。

发挥专业优势,投身科技创新

为了进一步激发队员的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践队选派队员代表赴哈尔滨参加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大赛,鼓励队员们自己做“小总师”,从动手操作为切入点,深入体会西北工业大学“总师文化”的内涵,为培养“总师型人才”添砖加瓦。

在本项实践内容中,队员们自己动手,亲身参与了资料查阅、材料选择、模型加工、船体拼合、上色等各个环节,最终斩获了两项国家级一等奖,从实践中体会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了我校“总师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最终实物展示

实践队队员与参赛作品合影

实地参与科研,体会为国铸剑

最后环节,队员们跟随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研育人先进集体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前往宁波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实验,亲身走进科研战场,参加科研一线湖试工作。

 实践队队员在实验场地合影

队员们与实验团队的师生实时交流,亲身实地地参与到为国铸剑的过程中去。从前期的实验准备、设备调试到最终的湖试下水、参数采集、结果整理,队员们配合团队圆满完成了本次仿蝠鲼航行器的湖试实验,并在实验中多维度了解开展科研的全过程,体会科研攻关的艰辛,感受优秀队伍的科研精神。

实践队队员参与岸边调试工作

实践队队员乘船参与湖试

本次实践经历无疑是丰富且珍贵的,实践队员们近距离感受了祖国在海洋方面的成就;与诸多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而奋斗的先行者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交流;亲身体会了守护深蓝国土的海洋卫士的艰辛;实地参与了国之重器的攻关过程;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全方位理解了“总师文化”的内涵,同时深刻认识到,我们当代航海青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海洋强国战略结合起来,勇担时代重任,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