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守护白山松水 绘就生态画卷

发布时间:2023-08-10 15:53:47 来源:中国环境报

长白山天池

吉林省着力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粮食作物茁壮成长。

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园中,风力发电设备产能已达到年产300台。

万绿葱茏,夏日的查干湖生机盎然、美景如画。

白城市莫莫格湿地白鹤起舞。

马博峰 赵楠

美丽吉林,美轮美奂。白山苍苍,松水汤汤。水泛清波,地翻碧浪。东部长白山脉万里林海,西部草原湿地河湖互济,中部松辽平原黑土肥沃。在这一方热土上,2400万吉林人民用勤劳的汗水在白山松水间共同绘就出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新画卷,在美丽中国的版图上熠熠生辉。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吉林省念兹在兹、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3次视察吉林省,对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吉林省发展引航掌舵、把脉定向。这些殷殷嘱托也鼓舞着吉林全省人民坚定迈出绿色发展的铿锵步伐。

吉林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了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连续两年召开生态强省建设大会,全力谋划和推进新征程上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制度“3+1”体系,不断厚植生态优势,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全省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2018年的83.3%提升至93.4%,PM2.5浓度由4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水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优良水体比例由71.7%提升至81.7%;国考断面劣Ⅴ类水体比例由15.3%降至1.8%,剔除自然本底影响,实现了劣Ⅴ类水体清零。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2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2.15%,湿地保护率达到45.22%,均较2018年稳步提升。全省生态环境状况连续19年保持良好。

五年来,吉林省美丽气质愈加彰显,逐步打造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长白山、查干湖”两块“金字招牌”;“东有虎豹、西有白鹤”两个“生态地标”,绿水青山黑土地、蓝天白云好空气日益成为吉林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标配,在绿色发展中,吉林省正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绿”为擎,注入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五年来,吉林省将绿色化、低碳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系统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逐渐跑出吉林速度。

以项目带动绿色低碳转型。系统实施“百千万”产业培育工程,以“六个回归”建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长春市积极推进奥迪一汽新能源、一汽弗迪动力电池等重大绿色产业项目建设,“旗E春城、旗动吉林”行动推广新能源汽车1万余辆,建成换电站49座。吉林市加快吉化120万吨乙烯、吉林化纤20万吨碳纤维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入选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松原市、白城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紧紧抓住绿色能源大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推进“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氢动吉林”等重大能源产业项目。五年来,全省风光发电装机量与抽水蓄能装机量大幅提升,风光发电总装机规模由778万千瓦增至1587万千瓦,抽水蓄能由30万千瓦增至17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大发展。

以产业加速“两山”转化。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断加速“两山”转化。谋划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粮食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单产居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第一位,“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肉牛养殖户数达到33.14万户。通化市以医药健康产业链为支撑,创建“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90个;辽源市以百万亩造林工程为依托,打造长白山浆果、红松林果等五大规模化林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冰雪寒地经济,“冰雪丝路”上升为国家级战略,长白山旅游品牌享誉海内外。2023年初,全省冰雪旅游接待1126万人(次),营业收入20.9亿元,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列。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创建,目前,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9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省级生态县22个。

以降碳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印发实施《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业、能源、交通、住建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紧编制,“双碳”“1+N”政策体系加速构建。全省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累计交易配额达到811.45万吨,成交额达到3.32亿元,“十四五”以来,碳强度累计下降10.62%。印发实施《吉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长春市创新实施“双碳”示范城建设,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打造“双碳”服务配套产业群,推动氢能源产业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红旗新能源工厂建设投产,在减污降碳方面发挥了龙头作用。

以“绿”为笔,书写高水平保护绚丽篇章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用最质朴的语句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的深刻道理,“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就是吉林省矢志不渝的决心。

“吉林蓝”彰显幸福底色。自2021年起,全省全面实施秸秆全域禁烧,建立了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的“5+1”模式,构建了“天地人”综合立体监控网,不断完善“五级”包保、量化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创新采取“两段式”和“四抓”方式开展禁烧工作。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综合离田率达97.2%,创历史最好水平,火点数大幅减少,集中连片焚烧隐患基本消除。持续深化燃煤污染治理,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1291台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累计完成66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2965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252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完成深度治理,长春市、吉林市、辽源市、白山市纳入了国家北方清洁取暖示范城市,全省清洁取暖率达到82.57%。

“松辽水”日益清澈秀美。全省以“两河一湖”为重点,实行“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精准治理。五年来,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大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力度,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基本实现了长治久清。2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全部达标。编制辽河流域治理“两方案一规划”,谋划实施了195个建设项目,辽源市彻底解决仙人河污染问题,四平市树立了北方缺水型城市生态治理典范。辽河流域从2018年由6个国考断面均为劣Ⅴ类,到目前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1.7%,彻底摘掉了重污染的帽子,焕发出勃勃生机。制定实施《查干湖治理保护规划》,建设大安灌区退水治理应急工程,启动实施查干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试点工程,查干湖水质由“十三五”初期的Ⅴ类改善到稳定保持Ⅳ类。开展饮马河治理“四大工程”,长春市新凯河公主岭市断面水质实现消劣,饮马河流域劣Ⅴ类水体比例由曾经的50%到目前已全面消除。

“黑土地”焕发生机活力。吉林省站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的政治高度,推动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全面总结推广“梨树模式”,率先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保护性耕作面积由2018年的600余万亩扩大到3300万亩,稳居全国前列。探索形成盐碱地治理的“大安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34.52万亩。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9.9%,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摆上重要位置,出台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治理。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以长春市、吉林市国家试点为牵引,系统推进七大建设工程,共谋划实施16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678亿元。

国家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以来,吉林省连续获得优秀等次。在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吉林省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将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大美诗篇书写在祖国大地之上,成为吉林人民的生态“福利”,也是振兴发展的绿色底气。

以“绿”为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东北地区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肩负着维护“五大安全”的重大使命。吉林省将生态安全当作安身立命之本和永续发展之源,坚决扛起维护国家北方生态安全政治责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重大生态工程稳步推进。持续开展“绿美吉林”行动,累计完成造林绿化817.4万亩,森林抚育1830万亩。加快实施“万里绿水长廊”建设,累计新建、改善1200公里河岸。启动“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草原生态修复163万亩,保护与恢复重要湿地30万亩。完成“西部河湖连通”工程建设,实现203个湖泡全部连通。

自然保护地监管不断强化。以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36万平方公里。“绿盾”行动持续深入开展,违法违规问题整改率达到98.9%。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加强,野生东北虎、豹数量分别由原来的27只、42只增长至50只、60只。逐步打造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

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省积极打造绿色盎然的园林城市,共有35个市县被命名为国家和省级园林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和41%。梅河口市投资30亿元建设城区“三纵三横”生态水网工程,打造了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尽显人水和谐,吉林省高标准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全省连续12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事件。

以“绿”为纲,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青山常在、蓝天常驻、绿水常清提供可靠保障。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环保责任体系进一步夯实。全面实施河湖长制、林草长制、田长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统筹推进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两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群众投诉举报案件结案销号率达到99.5%以上。

法治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颁布实施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不断完善“三线一单”成果应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全面构建,排污许可证发放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持续深化。

支撑共治体系进一步增强。长春市积极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企业数量增至670家,营业收入达到162.95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582.5亿元。总投资21.98亿元的双阳区如意湖片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EOD模式项目已开工建设。吉林省聚焦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生态环境有奖举报渠道畅通,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秋五度,硕果满枝。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召开全面开启了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吉林省将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美丽吉林建设。以绿色引领、安全筑底、黑土强基、环境增彩、“两山”推动、多元共治为路径,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引领区,高标准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典范区,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吉林新征程上,不断满足吉林人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奋力谱写生态环境保护新篇章。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