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自身通道优势,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创新监管模式和强化服务保障等通关便利化系统集成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通关服务,着力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主要做法
(一)优化作业流程。一是简流程。针对高精密货物安全运输的需求,创新国际货物24小时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对抵港前已完税的非开箱查验类货物,在飞机进境前,提前办理报关申报、单证审核等手续,货物运抵后,核对海关放行信息,即可在机坪直接提货装车,改变了原先“到港—入库—核验—放行”的作业模式,极大减少货物搬运次数,降低物流成本。二是优流程。针对散货集拼中经常出现因为拼箱货物中的某一票不能通过海关查验,其余货物就无法正常上列发运的情况,创新推出“先查验,后装箱”新模式,允许企业以散件形式将货物送入散货集拼中心,待完成查验办理通关手续后,再进行拼箱装运业务,显著提高查验效率,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资金成本。三是创流程。设立国际航材供应链管理中心,创新航材通关交易模式,改变原先各航企自主采购、零散通关的模式,由国际航材供应链管理中心作为采购人,对保税航材“集中报关、统一存放”,根据航企需求“分批出货、分批缴税”,有效提升采购通关效率。
(二)创新监管方式。一是监管场地集中。建立新型国际邮件运营中心,将空港范围内国际邮件、快件、跨境电商3个场所、3套监管系统合而为一,实现对国际邮件、快件和跨境电商的信息采集、进出口装卸、集中查验、转关监管、检验处理等海关通关服务“一站式”办理,有效提高了场地、设备、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二是监管机制创新。打造加工贸易云报核辅助系统,将海关人工进行的“折料”(将出口成品折算为进口原材料耗用量)核算工作全部交由海关监管系统完成,企业只需在客户端录入保税货物盘点的实际数量即可完成在线核销,极大提升了海关作业效率和通关速度。三是监管链条延伸。为避免部分企业或个人通过填报虚假信息将货物以个人邮递物品名义进口,然后在国内重新集货销售,海关建立进口快件派送跟踪系统,对接国际快件国内段承运人,将进口快件国内物流信息与企业申报信息进行比对,核实收件信息真实性,有效甄别虚假申报等违规行为。
(三)强化服务保障。一是通关服务智能化。打造智慧通关系统,通过汇聚各方的班列、舱位、货物进出场和视频数据,在全国铁路口岸率先实现海关、铁路、场站数据联通共享,并以系统自动计算判定方式取代人工处理各类单据,完成海关查验的进出口货物可以直接装箱、发运,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场站作业效率。二是金融保障集约化。对中欧班列“长安号”产业链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可以在不超过等值200万美元外债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开展跨境融资,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三是出口退税便利化。在全国率先开展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从西安国际港站启运的符合条件的货物,经海关办理放行手续后,生成启运港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并直接传输至税务部门系统,企业凭此及相关材料(发票、进项税等)可直接在网上申报退税,有效缩短出口企业退税时间,提升中小微企业资金的循环速度。
实践效果
(一)枢纽作用显著增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83条国际航线,其中全货运航线43条,通达全球37个国家,76个枢纽城市。2023年1-5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9.77万吨,同比增长39.6%,增速位列全国十大机场前列。2023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2619列,较去年同期增长46.2%,在全国72个开行城市中稳居第一。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物以及国内20余个省份的货源在西安港集散分拨,贸易国由最初的中亚五国拓展至4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主要货源地和目标市场全覆盖,加快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二)通关效率显著提高。西安港智慧通关系统每天可自动处理各类单证240票左右,验放集装箱约400个,减少人工操作量95%以上,物流作业效率显著提升。“先查验,后装箱”新模式相比普通散货集拼模式,集货时间缩短了2-3天,吸引了更多散货客户开展业务。国际航材通关交易新模式,有效减少了企业申报频次,实现航企客户按需分批提货,平均节约国内客户3-7天的交货周期,确保了航材供应的连续性。
(三)企业成本显著降低。国际货物24小时机坪“直提直装”模式,实现了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物流成本较以往降低了30%。加工贸易云报核辅助系统大大减少了企业核销账册的手工作业量,也使企业无需多次往返海关,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给企业带来了强烈获得感。陆路启运港退税模式实施后,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可实现当日办结,显著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经营成本,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下一步,陕西自贸试验区将紧扣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积极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作用,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强化跨方式、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协作,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通关服务,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供稿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