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美丽乡村建设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8-01-05 15:22:39 来源:人民网

安吉万亩白茶园。资料图

安吉万亩白茶园。资料图

走进杭州下姜村,眼见一幢幢白墙黑瓦的民居鳞次栉比,村头竹林摇曳,小河潺潺,村中,一些由中老年人组成的排舞队正跳的热闹。村尾,几个游客尽兴归来,正在农家乐里品尝当地美味。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到一个到处是绿水青山、文明和谐的富裕村,下姜村走过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其实,在浙江,这样的村还有很多。近年来,浙江以乡村振兴发展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群众乐享文化生活。截至目前,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万家,农业龙头企业7664个;培育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58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12个;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600多个,农民家门口畅享文化大餐。

激活农村发展潜力

临近年末,丽水申屠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里一片忙碌之景。亮澄澄的红美人柑桔、肥美的诺比亚黑山羊肉等通过微信订单形式一车车发往全国各地。

申屠丽尧是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曳岭脚村人,以前在外地经商。看到城市里绿色农产品供不应求,便萌生了返乡发展绿色农业的想法。然而,只靠自家一亩三分地显然不够,流转乡亲土地,又遭遇到合同难题。焦虑之际,他打听到区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可以帮忙。

在那里,工作人员打开丽水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莲都区所有挂牌出售的土地都出现在眼前。在他们帮助下,申屠丽尧以市场价拿到了170亩土地十年的经营权,还获得一本丽水市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有了这本证书,相当于有了法律效力,他再也不担心村民们今年租给他,明年又不租了的情况发生了。

让凝固的农村土地要素流动起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题中之义。围绕农村“三块地”(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014年浙江省全面启动实施了“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试点。它一举盘活了农村资源和农民资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在台州,见到永丰鲜果专业合作社社长应启敏时,他正在跟临海市农合联领导商讨下一步销售计划。原来,2016年5月通过接入市农合联下属机构临海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交易平台,他的杨梅多卖掉了2000多箱,打开了一个全新销路。

“农产品卖难”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农民常遇到的难题。在探索农业供给侧改革道路上,浙江率先提出建立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帮助千家万户小生产的农民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截止今年8月,浙江省共拥有942个乡镇农合联、83个县级农合联、11个市农合联和6.61万个农合联成员。

临海市农合联成立以来,积极整合涉农部分服务职能、加快改造农产品市场和基层经营网点、做好农信担保工作、举办农民培训等,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目前当地市镇两级农合联共吸纳会员1430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占总数80%以上。

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

郁郁葱葱的大竹海,清洌可鉴的黄浦江源,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提起湖州安吉,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山水画。

安吉,地处浙西天目山区,借助良好生态,当地每年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上百亿元。谁也想不到,许多年前它还是浙江20个贫困县之一。改革开放后,急于丢掉“穷帽子”的安吉,把目光转向了工业,一时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财政确实是上去了,可青山被毁,河流被污染,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2003年浙江率先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新篇章,通过“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一系列措施,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升,而环境改善又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浙江真正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

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以前是脏乱差的城中村,污水横流、垃圾乱堆。2007年起,玉皇山南开展综合整治工程,对原有的旧仓库等进行统一改造,增加绿化,拓展道路。如今再走进这里,但见树林苍翠,小河清澈,一座座青砖黛瓦的江南民居里,一个个金融精英正谱写着财富神话。

据悉,截止2017年年底,浙江省已有2.7万个左右建制村完成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左右。整治同时,还浙江积极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已培育特色精品村300个,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

在杭州富阳东梓关村,只见富春江边,几十幢白墙黛瓦民居鳞次栉比坐落着,掩映在蓝天白云中,宛如一幅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墨画。去年,东梓关村的“最美回迁房”刷爆朋友圈。

据镇政府工作人员朱一新介绍,早前,东梓关村和其它地区一样,到处是破旧农民房,电线杆随处树立,水泥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2013年,借助“三江两岸”行动,村里进行环境整治,同时积极参与杭州“杭派民居”试点,打造“一村一品”,新建的回迁房大天井、小花园、高围墙,无处不透露着江南民居特色。

建设农民精神家园

村民赵银花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婆婆,村民金关心一家一心照顾独居盲人……走进绍兴柯桥棠棣村,你会听到很多动人故事。

棠棣是绍兴西面的一座小山村,因培植兰花闻名,被称为“中国春兰故乡”。而让棠棣享有盛名不止兰花,更有当地的“兰文化”。“村民们富起来了,但并没有把眼睛只盯着钱看。”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建明说道。2008年开始,棠棣村每年都要评选包括“好儿女”、“好公婆”、“好媳妇”、“好邻居”等在内的“棠棣好榜样”,并举行“金秋感兰仪式”,行兰泽礼,颁水晶兰,感化乡风。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012年,浙江省率先在全国部署开展“发现最美浙江人、争做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活动;2014年,在全国较早探索家风建设;2016年9月,中央文明办确定温州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随着一项项活动开展,浙江农村涌现出越来越多“最美”故事,乡村文明新风遍沐。

“昔日麻将声声,如今村歌嘹亮”,是近年来湖州妙山村的写照。村文化专管员饶晓告诉记者,以前村民没什么文化娱乐活动,打牌打麻将成了最常见的娱乐消遣方式。如今村里组织了旱船队、排舞队,赌博的少了,唱歌跳舞的多了,乡风也变得越来越文明。

歌舞《大地花开》、莲花落《文化礼堂润心田》、舞蹈《盛世龙腾》……去年11月2日晚上,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格外热闹。美好生活 精神家园”——2017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优秀文艺作品展演活动在那里举行。

4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农村文化礼堂农民朋友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把乡土文化搬上文艺大舞台。他们的歌声嘹亮,舞姿曼妙,惹得台下观众声声喝彩。据悉,近年来浙江省努力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60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

责任编辑:深度解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