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声音

西安三部门发布事关扩大消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文旅复苏等民生大事

发布时间:2023-02-02 11:07:39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 (李晓燕 报道)2月1日上午,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邀请西安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西安市教育局:加快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西安市教育局局长李红雨介绍,过去一年,西安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为民办实事,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办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西安教育迈出了新步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立德树人强信念。突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利用西安各类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开展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抓学生思想品德,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多形式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二是深化改革促公平。集中财力加快学校建设步伐,2022年秋季开学共投用新建、改扩建学校116所,新增学位10.5万个,学位供给有力保障,适龄儿童“应入尽入”。攻坚克难,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38所“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群众。

三是提升质量促发展。聚焦群众对优质教育期盼,切实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充分发挥101个教育集团、928个紧密型“名校+”共同体带动作用,培育提升“新优质学校”215所,努力做到“新建校办一所优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城郊校抓一点带一片”。

四是建优队伍强支撑。紧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全市招聘教师7015名,教师队伍有了更多“新鲜血液”,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更趋合理。通过组建3117个“名师+”研修共同体和100个“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着力发挥骨干引领示范作用,一大批优秀年轻教师脱颖而出。

2023年西安全市教育工作将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西安教育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用新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加强中小学党组织建设纳入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持续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二是坚持统筹推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创建游戏改革试点园、家园共育示范基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67%以上。加快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支持边远区县发展,启动2-5个市级“组团式”教育帮扶项目。新组建市级“名校+”共同体50个,推进170所“新优质学校”培育提升。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支持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实施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三是聚焦全面发展,促进学生高质量成长。坚持向课堂要质量,上好国标课用好“第一课堂”,盘活校内资源开好“第二课堂”,统筹社会资源拓展“第三课堂”,积极打造“西安好课堂”创新品牌,努力让老师上好每节课,教好每名学生;四是抓好队伍建设,加快实施强师计划。坚持教科研引领,启动实施“西安教科研名师课堂”,深入推进“名师+”和“名校长+”工程,交流轮岗校长教师6000名,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让每所学校都能有“名师名家”;五是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聚焦服务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促进普职融合发展,着力打通学生成长“立交桥”,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人生出彩机会;六是坚持生命至上,筑牢校园安全底线。实施校园安全提升年专项行动,完善校园安全管理规范,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和安全隐患排查,做好校园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工作,为学生安全健康保驾护航。

西安市商务局:进出口总值4474亿元,其中出口2801亿元,增长17.3%

西安市商务局局长张选民介绍,过去一年,西安市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统筹保供应、促消费、稳外贸、扩开放各项工作,为西安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回顾过去一年,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力以赴保供应。坚持“外保货源、内保畅通、末端保供”,制定生活物资应急保障工作方案,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保供体系,联合京东、盒马等设立城市保供大仓,建立6大农产品批发市场、13家重点保供企业1800余家门店监测调度制度,牢牢守住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二是适时精准促消费。出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三都四城”西安消费品牌,打造历史文化之都、时尚购物之都、国际美食之都、国际旅游名城、国际教育名城、国际会展名城、世界赛事名城。新增长安十二时辰、合生汇、未央168街区等新消费场景。新增首店139家。电子商务交易额6235亿元,同比增长11%。市区两级发放消费券2.5亿元。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建成27个高品质便民生活圈;三是多措并举稳外贸。全市进出口总值4474亿元,其中出口2801亿元,增长17.3%;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较2021年增长8个百分点,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9%,新兴市场进一步拓展;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144亿元,增长46.4%;四是自贸引领扩开放。坚持深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聚集“三位一体”,全年培育形成创新案例91项,其中建设“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互联网+进口快件”监管新模式等7项获评国家级创新案例。获批全国首个内陆港口启运港退税试点资质,落地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 “三关合一”海关监管场地,设立浐灞国际会展公用型保税仓,开展省内首单国际航空起落架保税维修业务,举办“市民走进自贸试验区”系列活动,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2023年市商务局将围绕“六抓六促”扩消费、“四增三强”稳外贸开展重点工作

“六抓六促”扩消费。

抓商圈促提升,出台《西安市商圈商业街区建设行动方案》,持续推进钟楼—大南门、小寨—大雁塔2个都会级商圈和10个城市级商圈、25个区域级商圈、150个社区级高品质便民商圈建设,打造10个夜经济聚集区,新增商业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抓节庆促人气,按照“有节造势、无节造节”思路,策划组织“乐享消费·嗨购西安”6大系列100场活动,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抓融合促转型,推进线上线下融合,鼓励创建智慧商圈、智慧商场、智慧门店;推进文商旅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新场景、新IP;推进内外贸融合,促进国际国内市场高效联通;抓餐饮促品牌,推进国际美食之都建设,鼓励老字号创新发展,打造特色餐饮聚集区,引进培育米其林、黑珍珠等级餐厅和特色美食餐饮,带动西安美食品牌化发展;抓企业促活力,实施商贸企业“内培外引”工程,招引“首店、首发、首秀”,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00家;抓政策促服务,落实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研判商业发展新形势、新趋势,及时出台政策,为西安商业发展做好服务。

“四增三强”稳外贸。

增总量:就是稳出口、扩进口,扶跨境、拓业态,持续做大外贸基本盘。增主体:就是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移,全年新增外贸市场主体400家。增订单:就是开展外经贸企业出海抢订单行动,巩固传统市场,提升优势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增通道:就是推动空港陆港联动发展,织密“空中丝绸之路”航线网和长安号运输网,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强龙头:就是围绕外资、民营、国企分别扶持一批龙头外贸企业,强化带动作用。强平台:就是建强自贸试验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贸易平台,更好促进经贸交流合作。强服务:就是坚持“市场有呼声、企业有需要、我们有行动”,强化沟通协调,提升服务效能,推动西安外贸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好成绩。

西安市文旅局:持续打造“西安年”“长安夜”“中华二十四节气”等品牌,让西安文旅IP“活起来”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孙超介绍,过去的一年,西安市紧扣“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聚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加快推动文旅复苏发展。

回顾过去一年具体来说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特点:一是坚持助企纾困,促进文旅产业快速复苏。制定了文化旅游产业稳增长促消费十二条措施,累计兑付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9986万元,暂退旅行质保金6475万元,惠及企业主体741家,加快文旅市场复苏;二是坚持示范创建,打造文旅融合西安样板。“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 、西安城墙“数字化保护”案例,分别入选全国文化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和十佳案例,白鹿原影视城2022年入选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广仁寺文化景区晋升国家4A级景区,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荣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三是坚持健全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级。电影《柳青》、电视剧《装台》、话剧《路遥》等六部作品荣获 “五个一工程”奖。“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场次850场,发放“文化惠民卡”5000张,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四是坚持项目驱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86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283.76亿元,占年度投资105.6%,99个项目纳入全省高质量文化旅游项目清单,陕西考古博物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一期、鄠邑天桥湖景区、浐灞保利大剧院、曲江万人竞技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开放;五是坚持业态创新,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出台试点城市推进工作方案,推出“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密城·白鹿原”等沉浸式体验新场景,杜邑公园、太乙驿、长安唐村等一批高品质度假营地成为消费新热点,《长恨歌》《梦长安》《驼铃传奇》提档升级,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六是坚持品牌塑造,提升西安文化旅游影响力。成功举办“长安夜·我的夜”第三届夜游嘉年华、2022消夏旅游季、2022西安乡村旅游年、关中文旅大集等活动,以及2022“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音乐会、国际音乐节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23年春节期间,“西安年”推出6大主题44大类1500余场次活动,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年文化IP。

2023年西安市文旅局将围绕推动“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任务落实在“六个坚持”上下工夫、求实效

第一,坚持保护优先,加快文物活化利用。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发掘、展示、传承制度机制。重点做好太平遗址、秦东陵等重要考古发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物活化利用,创新展示方式,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快创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打造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样板。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文铸魂,推出《大汉赋》《大唐赋》等具有中华文化底色的精品力作;创作《鲁艺之光》《东方红》等一批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红色文艺精品。加强秦腔保护、西安鼓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加快构筑“长安书院”“长安云”“长安乐”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三,坚持文化赋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历史文化、微度假、本地游、夜间经济,顺应转型发展新趋势,推出新产品、壮大新业态、打造新场景、叫响新营销、做精新IP、做实新消费,丰富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全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8%。

第四,坚持创新驱动,释放文旅消费活力。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引领,定期组织文旅消费季、主题消费月,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消费,培育消费新模式,激发消费新动能,构建特色化、品质化、现代化的文旅消费格局,助力陕西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大产业。

第五,坚持项目带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开元剧场、丝路欢乐世界、绿地丝路全球文化中心、西安曲江文创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56个市级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220亿元以上。推进八办、建国路片区、顺城巷等历史文化片区和街巷有机更新,使老城区成为全国遗产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的新亮点。

第六,坚持塑造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围绕“三都四城”建设,持续打造“西安年”“长安夜”“中华二十四节气”等品牌,让西安文旅IP“活起来”。加强关中平原城市之间的文旅合作和交流,发挥好“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东盟与中日韩“10+3”文化城市网络等平台作用,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责任编辑:杨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