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从“幸福汉阴”到“锦绣汉阴”的升级裂变——回望汉阴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发布时间:2022-09-22 16:57:2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年梦想实现。

从“幸福汉阴”到“锦绣汉阴”升级裂变。

十年间,汉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生产总值(GDP)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先后跨越百亿元。

这一张张有温度、有力度的成绩单,书写着汉阴十年来“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坚实发展足迹。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的十年,是汉阴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时期,也必将为汉阴“十四五”期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GDP突破百亿大关。GDP总量在2018年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21年汉阴县生产总值为110.9亿元,同比增长8.2%。2012-2021年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8%。2021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6328元,是2012年的2.41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占比由2012年的20.7:51.5:27.8调整为2021年的17.2:44:38.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45.4%调整为38.2%。

县域经济排名跃升。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荣获省政府表彰的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争先进位奖”,同时在2013年荣获“工业增速前10名”。全省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由2012年72位跻身于2021年34位。

“五上”企业数量攀升。2021年末,全县共有“五上”企业230户,是2012年的2.37倍,较2012年末净增133户。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园区承载能力增强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21年末,全县共有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户,较2012年末净增32户。继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后,工业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速增长。2012-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7%,增加值年均增长12.5%。

园区设施不断完善。以“月河工业集中区”为承载, “一区三园”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以新材料、生态富硒食品、包装饮用水、毛绒玩具的产业体系初现雏形。2021年6月,汉阴县月河工业集中区被认定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2021年全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70.6亿元,占GDP比重达63.7%,较2012年提升9.4个百分点。

创新研发投入加大。2021年末,全县共有2户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由2014年的0.02%提高到2021年的0.41%。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先后实施各类项目1600余个,一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成投用。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2012-2021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7亿元,年均增长19.4%。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天”高速建成通车,阳安铁路复线、G541汉阴段、平涧一级公路、汉双二级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行,2021年末公路总里程2700.6公里,公路桥梁404座,公路密度197.8公里/百平方公里。洞河水库建成投用,月河综合治理试验段、汉江汉阳集镇段防洪工程相继实施,S213控制性工程凤凰山隧道及引线、引汉济月(月河补水)项目,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消费潜能逐步释放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20年成功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县从事电商的商贸企业、微商共35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3000余人。全县141个行政村共建成镇村级电商服务站68个。

消费环境显著改善。先后建成投用东尚明珠、文景新天地、自强金海岸、凤凰国际等城市商业综合体,消费环境极大改善。2021年末,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100户,较2012年净增68户。

消费潜能有序释放。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是2012年的5.05倍,年均增长11.9%。

财政收支质效提升 金融存贷稳步增长 

财政收支质效提升。2021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6.68亿元,是2012年的3.36倍。税收占比为73.5%,较2012年提高32.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5亿元,是2012年的1.89倍。

金融存贷稳步增长。2017年5月,汉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202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7.5亿元,是2012年的2.88倍,较2012年末增加96.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4亿元,是2012年的4.33倍,较2012年末增加56.9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比由2012年的33.4%提高到2021年的50.2%

脱贫攻坚顺利摘帽 乡村振兴开启新篇

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近年累计投入49.8亿元扶贫资金,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全县7.4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77个贫困村脱贫退出,2019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易地搬迁成效明显。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082户17940人,配套建设产业园区、新社区工厂、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汉阴经验受到推广。“138”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模式经验全国推广,健康扶贫、医养结合模式列入中省扶贫典型案例,“镇园产业联盟”写入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教育扶贫“五个全覆盖” 全省推广。

农业基础地位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2021年,全县粮食产量10.08万吨,较2012年增长0.8%,粮食产量实现“四连增”。全县蔬菜产量21.28万吨,较2012年增长20%。全县油料产量2.67万吨,较2012年增长7.7%。202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3.25亿元,是2012年的1.99倍,2012-202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9%。

富硒特色产业鲜明。坚持“南茶北果(桑)川道园(菜)”产业布局,推行“三个一”产业发展模式, 2021年全县茶叶、蚕桑、猕猴桃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8万亩、2.2万亩、0.8万亩。全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增至8家。

城市设施日趋完善 城乡面貌展现新颜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城“东扩西延”加速推进,花月路、吉庆路、南渠路等24条市政骨干路网全面建成,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增强,“一河两岸、五位一体”城区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12年的6%提升为2021年的38.1%。主城区面积从2012年7.1平方公里扩大为2021年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9.9%提升为45.7%。

安居梦想今朝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2021年全县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达66亿元(不含棚户区改造和易地搬迁投资),累计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30万平方米。先后建成了水岸花城、景苑、御景龙城、凤凰国际、凤凰未来城、青枫秀岭、翰林御都、东尚未来城等一大批精品住宅小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2年的41.9平方米增加到5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2年的58.1平方米增加到67平方米。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汉阴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职成教育示范县、陕西省教育强县。2021年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分别为21395人、10632人、5868人,较2012年分别增加701人、增加935人、增加767人。2021年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为1258人、773人、486人,较2012年分别减少82人、增加21人、增加308人。

医疗保障能力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建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中医院、妇幼院顺利南迁。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分别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县域内医疗单位诊疗水平明显提升。2021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2145张,较2012年增加135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9张。卫生技术人员1802人,较2012年增加768人,平均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5人。

社保体系更加健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发力,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21年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7万人、18.8万人、28.2万人、0.9万人,分别较2012年增加1.7万人、2万人、1万人、0.4万人。

城乡居民稳步增收 美好生活更加殷实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938元提高到2021年的12374元,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0228元提高到2021年的30009元,年均增长9.6%。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3.41缩小至2021年的2.43。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21年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18辆、手机拥有量309部、电脑拥有量27台。固定宽带家庭用户数由2012年的2.3万户增加到2021年的8.7万户。移动电话户数由2012年的13.9万户增加到2021年的22.8万户。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2年的4158元提高到2021年的11130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2年的13077元提高到2021年的17596元。

食品消费不断下降。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7%,比2012年(38.5%)降低5.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1%,比2012年(39.7%)降低10.6个百分点。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发展环境更为稳定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探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总结深化拓展“三线两化一平台”经验, 最终形成“321”基层治理模式写入2018年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2021年全市推广。2021年全县平安建设满意率达到99.21%,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区、全国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县区,汉阴县政务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县。2021年末全县实有市场主体2.32万户(其中:企业0.42万户)。

回首过去的十年,汉阴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具有汉阴特色的发展之路,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的汉阴,正以“奋力谱写锦绣汉阴建设新篇章”为行动指南,不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刘松)

责任编辑:杨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