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陕西彬州市新民法庭:阳光小镇上的“法管家”

发布时间:2022-09-06 11:16:21 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彬州市新民法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积极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2019年7月开始,法庭建立诉源治理工作机制,由法官主导,建立多元化解纷机制,不断将矛盾纠纷化解阵地前移,同时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推进线上解纷,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分层次、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解纷服务,成为阳光小镇上群众交口称赞的“法管家”。

法庭先后被评为“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全省第一批“示范法庭”,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2022年在咸阳市平安建设满意率调查中,满意率达100%,排名全市第一。

矛盾纠纷有人管,群众遇事找法官

2019年7月,彬州法院在新民法庭率先设立了咸阳地区第一家基层法庭诉讼服务站。新民法庭由之前单一的审理案件转化为集诉前调解、登记立案、繁简分流等于一体的诉讼服务窗口,让群众的矛盾纠纷有了更便捷、更快速的化解渠道。

法庭受理的邓某与王某离婚纠纷一案,王某与前夫离婚后,带着婚生子邓小军(化名)与邓某再婚,婚后,邓某发现邓小军是脑瘫患儿,3岁了还不能下地行走,而且王某也患有精神疾病,遂到法院起诉离婚。

法庭判决离婚后,王某母子二人的长远生活问题成了法庭干警的一块心病。大家多方打听,“各显神通”,最终,联系到彬州市残联为王某申请紧急救助金3000元,并为母子二人分别办理了残疾证,还申请到西安某医院让邓小军接受住院康复治疗,同时联系彬州市爱心妈妈公益组织对邓小军进行持续救助。王某娘家人看到王某母子有了保障,也接纳了他们。

之后,法庭干警定期回访王某母子二人,大家发现王某的精神状态稳定,邓小军能下地走路了,还能和大家进行简单交流,活泼可爱,所有人都很欣慰。

2022年9月1日,临近中秋佳节,法庭干警再次来到王某家中看望母子二人,只见王某居住的政府安置房内打扫地干干净净,生活用品摆放整齐,王某正陪着儿子邓小军看书。法庭干警了解到,王某现在每月能够领取到低保及残疾补助金等各种补贴共计1800多元,还能够享受到每年一次免费住院康复医疗,母子二人生活得很幸福。

“现在开庭”,随着书记员庄严的一声,农家小院一片肃穆,庄严的国徽正中而立,巡回法庭再一次送法到“家”。在这起果农与果商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因原告在苹果采收期间腿部受伤,不便到庭,而被告果商是外地人,只有在苹果采收季才来村里,法庭于是决定将庭审现场搬到原告果农家中,即时化解矛盾。法官用“接地气”的语言以理释法、以法明理,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圆满化解。

小法庭有大情怀。为了减少群众诉累,打造“家门口”的法庭,新民法庭不断加大巡回审判工作力度,让法官走出法庭,走进老百姓心中,携卷下乡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方便快捷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让司法更具“温度”。

群众在哪里,法律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在新民镇的村间路旁、田间地头,时常出现身背国徽的法官们的身影,他们就地立案、现场开庭、现场调解,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明、信得过的方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案结事了,这样的“法庭”,维护着法律的尊严,维护着公平正义。

“老支书调解室”“法务支书”……多元解纷有妙招

作为“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工作机制示范点,新民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推动人民法庭融入乡村、社区和综治网络等基层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2019年11月,新民法庭成立“老支书调解室”,聘任当地3名德高望重的退休村支书担任特邀调解员,按照“3+N”即“1审1助1书+N名特邀调解员”工作模式开展调解工作,法庭指派审判团队采取定期和预约方式进行逐案指导,借助乡村“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的优势,让大量矛盾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及时化解。

疫情期间,“老支书调解室”的特邀调解员老郑望着自己手中的案件犯了难,因防控需要,当事人无法到庭参与调解。在群众的解纷需求面前,他毅然决定学习使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化解矛盾纠纷。在法庭干警帮助下,老郑用笔在纸上一步步记录视频操作步骤,不断反复操作,最终,老郑成功连通了一个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通过在线调解,仅30分钟便成功化解了该起纠纷,让当事人足不出户解决了“烦心事”。

调解室自2019年成立至今,共接受委托调解案件1035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971件,司法确认293件。

同时,法庭不断延伸多元解纷触角,依托新民镇综治中心建立法律服务站,在村(社区)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设立村(社区)法官工作室,努力将常发多发矛盾纠纷预防在街道社区,让群众就近诉讼,就地解纷。

2022年,彬州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委政法委建立“法务支书”工作机制,在全市10个重点示范村派驻法务支书,由彬州法院10名党员员额法官挂职担任。法务支书主要为村级组织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参与村两委会重大决策;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协助处理矛盾纠纷,参与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王庭长来当‘法务支书’,快速高效解决了我家的困境,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拿到钱的何某激动地说。

2022年7月,中铁某公司在修建合凤高速过程中损坏新民镇早饭头村村民承包的大棚,致其蔬菜减产,村民何某与中铁某公司发生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新民法庭庭长王征正好是该村的“法务支书”,在得知此事后,他及时介入纠纷调解,查看损失现场,在田间地头向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明理、现场调解。没过几天,彬州市遭遇五十年一遇洪峰过境,一夜之间,早饭头村蔬菜大棚悉数被淹,受灾严重,眼下,中铁某公司的赔偿款就成了救命钱。为了使何某尽快得到赔偿,恢复生产,王征再次来到蔬菜大棚基地实地查看受灾情况,现场组织何某、中铁某公司代理人在村委会干部参与下对该起纠纷就地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和解意见,何某顺利拿到赔偿款。

“云端”解民忧,打造全流程线上诉讼服务

智能化、信息化是多元解纷的重要途径,符合群众的需求和期盼。新民法庭充分利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成果,创新工作方法,通过移动微法院、云上法庭、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积极推进在线立案、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线上申请司法确认、电子送达等,实现矛盾纠纷线上化解常态化,全力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为人民群众提供贴心周到的司法服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2020年9月16日,张某满面笑容走进新民法庭,紧紧握住法官王征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法庭,要了这么长时间的工资,终于有着落了!”,说罢将一封感谢信递到法官手中。

张某是南京某安装工程公司的雇佣员工,负责该公司承包的彬长工程这个项目的资料和工地管理工作,双方约定月工资3000元。自2015年3月起,该公司以资金紧张为由,一直未支付张某工资,至2019年6月,该公司共拖欠张某工资及其他资金共计17万余元。后经双方协商,该公司同意支付张某15万元,张某放弃其他款项,双方就此签订协议。但协议签订后,该公司迟迟未支付该笔款项,张某无奈诉至彬州法院。

新民法庭受理该案后,将该案委托给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特邀调解员多次通知被告,被告均以各种理由推脱,后调解员将案件情况告知本案承办法官,在承办法官多次电话沟通后,被告承认拖欠原告工资等事实,但以该公司人员身处南京、来彬州路程较远等原因要求延长开庭时间。

一边是苦等工资的原告,一边是到庭不方便的被告,承办法官决定指导特邀调解员在人民调解平台上开展线上调解。在承办法官的指导下,由特邀调解员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通过线上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并在线确认,该案顺利化解。

截至目前,新民法庭利用云上法庭开庭审理案件203件,人民调解平台申请司法确认和申请出具调解书111件。战“疫”期间,云端办案突破了传统办案模式,有效提高了诉讼效率,让办案跑出了“5G速度。”

同时,为了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提高辖区群众法律素养,2019年7月,新民法庭建立了“新民镇法管家交流群”,邀请镇村两级干部入群,通过发布跟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指导基层自治组织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提高诉前调解成功率。

“通过‘法管家微信交流群’,零距离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让老百姓知道遇到这类问题怎么处理,尽量避免再次发生同类问题,做好矛盾源头的治理工作,助推乡村文明建设。”王征说。

春去秋来,四季更迭。新民法庭年轻的法官干警将一腔赤诚之心洒在渭北旱塬上,洒满了沟沟壑壑。他们将心比心,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考虑案件的解决方式,不让群众多跑、多花、多等。当事人目睹了法官干警为实现公平正义流过的汗水、冒过的风雪,便体会到了法律的温度和法官干警的温情,他们开始愿意信法、守法、学法,法治之花绽放这片古老的黄土地。

拼搏成就梦想,汗水铸就辉煌。2020年以来,新民法庭收案2085件,审结2011件,调撤1780件,无一件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或改判。(陕西高院)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