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家住长安区三联村的一前后邻居,却因相邻的宅基地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7月25日,西安中院民一庭副庭长陈平一行6人顶着炎炎烈日驱车前往长安区大兆街办三联村,成功化解一起相邻权纠纷。
黄某勇、黄某民本是同族亲戚,黄某勇的父辈遗留了一处房屋,年久失修,想重新修缮该房屋并在四周建起围墙。但黄某民认为黄某勇修建围墙的地方侵占了其祖遗宅基地范围,便出面阻拦,由此产生纠纷长达三年之久,在此过程中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升级,严重影响了彼此正常生产生活。面对双方当事人激烈的情绪,多年的审判经验让陈平深知如果不能彻底解开双方的矛盾症结,使双方的关系得到真正修复,必然会引发其他纠纷,难以达到定纷止争的目的,也不符合双方当事人的根本利益。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跋涉到达三联村后,合议庭成员就马不停蹄,组织双方当事人一起房前屋后细致勘查,认真听取双方意见。勘查结束后,又从老乡家借来几个小板凳,顶着烈日的灼烤和脚下杂草中蚊虫的叮咬,就在农家小院里,一场临时法庭就此开庭。
结合案情和勘查情况,合议庭耐心细致的倾听当事人的诉求,不厌其烦的释法明理,又采用面对面和背靠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解。从烈日当头到树荫东斜,经过长达数小时不耐其烦调解,双方当事人在感动之余也终于彼此敞开心扉,打开了心结,当场握手言和,黄某勇当即表示撤回对黄某民的起诉及上诉。至此,一场持续三年之久的邻里纠纷圆满化解。
当前,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宅基地及相邻纠纷。农村宅基地纠纷大多发生在邻里之间,量大、持续时间长且牵涉农民根本利益,很容易因“鸡毛蒜皮”之类小事触发,并与其他恩怨、利益纠纷交织,“易燃”且“易爆”,妥善化解纠纷,最大限度衡平各方当事人利益,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人民法院在践行新时代马锡五精神——“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宗旨。
西安中院始终坚持“零距离的司法、有温度的审判”,树立“认真、细致、踏实”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贯彻群众路线、弘扬红色审判,将“马锡五审判方式”运用落实到审判实践中,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携卷下乡办案,走村入户将庭审开到田间地头,就地化解矛盾,充分展示了人民法官在优化便民服务,提升审判质效,参与基层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新形象、新面貌,让“马锡五审判方式”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西安中院)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