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陕西澄城:立足资源谋发展 走出文旅融合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2-07-27 12:03:44 来源:中国报道

今年以来,澄城县全面落实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以“加快文旅融合 建设华彩渭南”和推进“西渭文旅融合”为目标,壮大乡村旅游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非遗保护传承能力,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文旅融合新局面。

绿色:悬泉飞瀑龙首坝 翠绿富美樊家川

“商颜苍苍,洛水泱泱……三农乐耕凿之天,康衢歌太平之美。”这是元代著名诗人杨维桢在《龙首渠赋》中对这项伟大工程的盛赞。

龙首坝美景(渭南日报记者马周宁摄影)

“眼观波涛汹涌,耳听湍湍流水,似如人间仙境……”慕名而来的游客们看到龙首飞瀑时不由得感慨万千。眼下,流经澄城县交道镇的洛河水处于丰水期,碧绿透亮的洛河水缓和的从龙首坝顶一泻而下,坝下河床狭窄,状如“壶口”的瀑布、险滩、龙眼、龙潭等跃然眼前,形成悬泉飞瀑,风景如画,附近沟壑纵横,怪石嶙峋,流水潺潺……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赏。

1934年,由爱国将领杨虎城倡导,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主持规划,坝体建成于1935年,著名的洛惠渠历时14年才得以完工建成。2002年10月,龙首坝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8月被命名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龙首坝为洛惠渠灌区引水枢纽,因建于汉武帝时期的龙首渠渠首段而得名。

龙首坝自建成后,浇灌着蒲城、大荔、澄城近百万亩农田。而位于龙首坝之侧澄城县交道镇樊家川村,因为龙首坝洛河地势较低,所以上游水从旁边过去,却没有灌溉到这里的土地,因此村里老一辈人形象的说,“水从村前过,吃的包谷馍。”

据樊家川村支书樊建武介绍,农业学大寨期间,当时支部书记樊孙康带领群众引水上山,龙首坝开始在樊家川村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改革开放后,当时修建的水利设施大多老化废弃,但是老支书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樊家川人,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兴修水利发展产业。在2011年樊建武当选樊家川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新修了三台抽水机组,新打三眼机井,把全村的土地全部变成了水浇田。他还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到外省及周边县进行考察学习,提出了以党支部为引领,依托樊家川村水利优势,在做好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建设了有机酥梨示范园,大棚设施采摘园、花椒产业园、生态垂钓园、瓜果蔬菜采摘园、珍禽养殖场、奶山羊养殖场等,全村发展酥梨3500余亩,金寿杏、雪里红桃、樱桃,冬枣,高石脆瓜等特色水果500余亩,注册“龙首坝”牌商标,产品远销越南、缅甸等国家。该村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发展、多元开发、长效推进”,在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我们做强以樊家川龙首坝酥梨、设施果蔬、田园采摘、特种珍禽养殖和生态垂钓园为重点的休闲观光现代农业,以龙首坝景区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的娱乐餐饮服务业,以村容村貌整治建立长效机制为核心的美丽乡村建设,使樊家川由‘米粮川’向‘花果山’‘观光园’‘美景区’多极转变。”樊家川村党总支书记樊建武说。

黑色:世界看见尧头窑 澄城邂逅黑瓷美

“孩子们,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力,要构思出你想画出的图案,我们在陶瓷上彩绘,也是为这千年黑瓷注入活的灵魂”,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忠阳给孩子一边讲一边示范。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来尧头窑景区学陶瓷彩绘和拉坯,一起亲身体会尧头黑瓷制作,激发孩子对非遗传统文化的兴趣。据了解,陶瓷彩绘是在坯上,利用各种画笔进行描图、填色,然后烧成;拉坯是制作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之一,也叫做坯,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尧头窑景区(陕西日报记者梁少飞摄影)

刘忠阳,澄城县尧头镇尧头村人,出身陶瓷世家,是国家级“能工巧匠”获得者。他作为一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尧头陶瓷传承的代表性人物,多年来刻苦学艺,终于全面继承了尧头黑窑、碗窑、瓮窑三大窑系的烧制技艺,成为从采矸、配釉、拉坯、施釉、刻花、划花到装窑、烧窑、开窑的全能型人才。随着刘师傅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前来拜师学艺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来刘师傅作坊学艺人就多达上百位。

“在家门口也可以体验电视里的考古发掘。”小学生们很开心通过本次考古研学的体验来学习传承的意义。今年端午节期间,澄城县城关二小学生们来尧头窑遗址体验考古研学,在尧头窑考古研学区一号复原坑,进行了模拟考古的现场发掘体验,直观深入的了解了尧头窑民窑文化和黑瓷文物,体验了考古文化之旅。

“六一”期间,由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指导的国际讲解员“感知黄河文化 解码多彩渭南”多语种对外传播活动走进澄城县尧头窑遗址,来自尼日利亚、安哥拉、尼泊尔、马达加斯加、蒙古国等17个国家的长安大学留学生欣赏了形态各异的黑瓷作品,体验了拉坯制瓷工艺,感受了千年窑火的魅力。

尧头窑遗址被专家赞誉为“中国古瓷窑活化石”,是国内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存最丰富的古瓷窑遗址,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节点。遗址出土和制造的黑瓷更是能反映出千百年来黄河流域人们的生活习性,也见证了风土民俗在时代更迭所形成的印记。目前,尧头陶瓷产业已成为当地富民增收、产业拉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有力推动了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也让昔日生生不息的千年窑火重现辉煌。

据悉,近年来澄城县高标准高品质推进“华彩渭南”建设,有力推动黄河非遗“尧头窑”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尧头窑打造成黄河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先行示范区。

红色:旌旗红动壶梯山 “四新澄城”展新颜

为了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今年6月,澄城县城关中学举行“传承红色基因•磨砺青春意志”壶梯山远足拉练活动,经过了将近四个小时的跋涉,师生们陆续到达了壶梯山山顶。

壶梯山战役纪念碑(渭南日报记者牛纲摄影)

壶梯山因形似水壶、状如阶梯而得名。壶梯山地势高突,黑柏森然,一片蓊郁,是澄城唯一的天然松柏林基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48年8月,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西北野战军在此发动了壶梯山战役,为解放大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壶梯山战役成为弥足珍贵的红色革命记忆。

壶梯山战役是西北野战军南下关中第一个大胜仗,是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淮海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战役歼敌万人、解放三县,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涌现出了杜立海、张富清等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

为了体悟传承这种英雄精神,澄城县创新推出了剧场党课这一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载体。创新剧场党课以大型原创秦腔《张富清1948》剧情为主线索,生动展示了张富清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的人生历程。

据澄城县委原党史办主任弥智学介绍说,党史学习教育及“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澄城县依托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澄城红色名片”,持续推进教育基地绿化提升、环境整治,举办创新剧场党课,做好现场参观学习接待服务,2019年至今,累计接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现场教学活动1300余批次、6万余人次。

澄城县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建成壶梯山战役纪念碑及小型纪念广场、登山木栈道、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馆等。今后还将重点围绕基地管理中心、研学项目、红色长廊等进行长远规划并推进建设,使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澄城革命老区的标志性基地。

据悉,下一步,澄城县将继续推出“非遗美食大赛”、“青少年才艺大赛”“中国农民丰收节”锣鼓大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为奋力建设绿色活力富裕明朗新澄城提供强大的文旅融合发展动能。(陕西澄城县委宣传部 杨虎臣)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