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陕西合阳黑池镇:聚焦特色产业 绘就省级示范镇发展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2-07-05 08:13:5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曹新宇 报道)黑池镇位于合阳县城东南22公里处,东临黄河,西靠金水沟,南与大荔县范家镇接壤。传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游历至此,题写“古晋墟”牌楼后,在池塘涮笔洗砚,池水变黑。“黑池”之名由此而来。

黑池镇境内文化资源丰厚,历史源远流长,经济发展迅速,交通通讯便捷,地方特色显著,历来是合阳县东南经济、文化中心,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乡村振兴重点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市级文明镇。

聚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黑池镇属东雷抽黄新民灌区,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陕西省政府确定的2019年度省级跟踪指导重点镇;渭南市确定的市级重点建设镇。

近年来,黑池镇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初步形成以红薯、黄花菜为主导的“红黄产业”,樱桃、冬枣、早熟苹果、水产、杂果为补充的农业产业体系。

在五丰社区,黑池镇流转千亩耕地,栽植特色农产品“北雷红”红薯,采取“六不用”生产技术,每亩收货在万斤左右,已取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同时成立了连兴黄花专业合作社,对原有废旧小学校区进行改造,建设烘干和化验设备,全面提高黄花菜的品质。今年5月底,黑池镇还申报了“合阳县粮食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并完善了产业配套设施,按照“一园、一心、四基地”的功能布局将产业园打造成为品牌突出、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对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农业强镇十方面考核指标,黑池镇以优质粮食为主导、以“红黄”产业为特色、以文旅融合为辅助,实现由“农业大镇”到“农业强镇”的转变。

加速推进文旅融合新发展

王羲之涮笔洗砚,给予了这片土地非凡的灵性,悠久的历史,衍生了浩瀚富集的黑池文化。作为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黑池镇文化禀赋异常丰厚,非遗项目如数家珍:奇险绝伦、传承久远的申庄背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朴鲁偶头制作;悠扬婉转、意蕴绵长的小场曲,以及创意奇妙、刀法细腻的北雷村根雕,都集中展现着黑池人的创意和睿智。

华夏秋千数关中,关中秋千数南社。

黑池南社秋千历史长达2100年,以其捆扎技艺精湛和秋千种类繁多享誉三秦。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由黑池镇人民政府和南社秋千传承发展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秋千谷”是全国类别最多、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原生态木质秋千体验园,总投资630万元,占地300亩,设置秋千50余座,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万元。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一方富余的文化品牌,旨在传承、保护和发展。

“三状元秋千”寄托着人们对后代殷切的希望;“顺板秋千”寓意着来回和顺、好事扎堆;“门市秋千”像门一样,是最简单方便的秋千,老人和小孩都可以随时坐上去过一把荡秋千的瘾。南社秋千的生命力在于民间文化内涵,展示了南社人精神风貌,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立足村镇发展需求,合阳县黑池镇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如今的黑池镇各色产业遍地开花,产业结构逐步丰富、农业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黑池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产业兴旺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高标准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工作。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采访活动稿件之五)

责任编辑:杨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