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坚持以“百名律师、百名所长,民法典千场大宣讲”活动和走千村入万户“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民法典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在全县营造了学习民法典、遵守民法典、维护民法典的浓厚氛围,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念好“学”字经,聚焦重点对象,狠抓学习教育。把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纳入法治建设总体部署,与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推动各镇各部门切实履行普法工作责任。结合“八五”普法,建立普法工作清单制度,对民法典学习宣传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式落实,建立完善清单管理、督促检查、结果反馈的落实机制,推动民法典宣传落地落实、见行见效。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民法典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内容、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计划和领导干部任前法规考试、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准确把握和理解民法典,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政机关组织开展民法典学习100余次,举办专题报告会20余场次。结合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对村“两委”干部、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基层人民调解员开展民法典知识培训100余场次,通过示范引领、典型推动,使民法典学习宣传更接“地气”、更受欢迎,真正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念好“宣”字经,统筹资源力量,灵活方式方法。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在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的同时,以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司法所长、律师、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等为主体组建“民法典宣讲团”,巡回镇村、社区、企业开展宣传宣讲。根据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民法典内容,采取理论宣讲、以案释法、设立法律咨询台、举办法治讲座、赠送民法典读本、法治文艺演出、有奖问答形式,细致解读公民的民事权利、未成年人保护、居住权、民间借贷、婚姻家庭、遗嘱继承、合同等热点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真实有趣的案例,将民法典送到群众身边、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今年以来,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受益群众3万余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2.2万余份。大力加强民法典宣传阵地建设,把民法典和法治元素融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在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农家书屋等公共场所摆放民法典宣传资料,供群众学习。创新“党建+社会综合治理”流动讲堂,按照“群众点菜,干部下厨”的模式,以群众会、小组会、院落会巡回宣讲的形式,把民法典送到村组院落和田间地头,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统筹推动民法典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网络,构建多措施、多渠道、全覆盖的普法格局,提高民法典宣传的渗透力、感染力和覆盖面。
念好“用”字经,坚持普治并举,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民法典宣传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把民法典学习贯彻作为引导群众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重要手段,引导群众运用民法典维护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将民法典的良法优势转化为依法治理的实际效能,更好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民法典宣传中,突出阐释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在全县探索推行“支部带村、产业兴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民主管村、平安护村、智慧管村、生态美村”“八村同治”模式,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促进法治乡村建设。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法律服务事前介入、法律服务参与处理、法律服务人员依法代理案件、处理结果确认保障四项机制,组建“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法律服务工作专班,引导群众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定纷止争、化解矛盾,推动信访矛盾预防化解法治化。去年以来,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作用,成功化解了涉及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拖欠农民工工资、人身伤害赔偿、医患纠纷等一批重大疑难信访矛盾问题,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为重点项目实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丁衍明)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