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嵯峨山下,悠悠清河蜿蜒而过,青山绿水间,一棵“关中白菜心”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去年以来,三原县依托自身条件和自然禀赋,聚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上破题开局,引领美丽乡村发生精彩蝶变。
壮大乡村旅游,铺就乡村振兴“新路子”
“我没有想到一下子会来那么多人,曾经不被人知晓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现在我腰包也慢慢地鼓起来了。”看着纷至沓来的游客,嵯峨山脚下经营农家乐的村民开心的说道。此时恰逢村内1000余亩油菜花热烈绽放,游人如织,大家都陶醉在这壮美的山川田园风光之中。
嵯峨镇天井岸村依托嵯峨山秀丽的山川美景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转变“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出击,借环境优美之势打造“天齐之约”打卡点,鼓励发展油菜种植1000余亩、独杆月季500余亩,形成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旅游生态,融合农家乐、民宿、观光、特色农产品销售等项目,以“党建+乡村旅游”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做大田园风光乡村旅游,促进群众增收,走出了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2022年三原县将持续走稳走宽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按照“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积极参加省、市文化旅游展销活动,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以全域旅游建设为中心,依托《三原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18—2030》,培育发展涵盖嵯峨山森林公园、柏社地窑民俗村、金源山庄等特色乡村旅游资源,力争全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保持在400万人次以上。
盘活乡村人才,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我想以自身为例,努力为乡亲们提供致富模板,带动更多农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返乡创业人员胡新斌在谈到返乡初心时如是说道。
陂西镇渠家村坚持鼓励人才回乡大施所能、大展才华,以“乡带村、老带新、强带弱”的方式持续跟踪培养,激发青年人才活力。2016年,在外打工的胡新斌听从家乡的呼唤,回到家乡创业,紧跟村子的发展方向,毅然加入渠家村家乡情合作社,积极参与村上产业项目,投资60万元建设了15亩蔬菜种植大棚。
三原县坚持将乡村人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今后将大力支持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积极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员等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组织,扶持发展一批青年农民、女性专业大户,表彰一批先进青年、巾帼标兵,激发队伍活力。
融入乡贤力量,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
“有苦恼找老徐聊一聊,有纠纷找老徐帮一帮”、“有啥事找老徐评评理,我们都服气!”群众口中的“老徐”,就是原村党支部书记徐永孝。“老徐”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奉献30年,以口碑好、威望高、服务群众周到热情得到群众认可和好评。离开支部书记岗位后,他选择退而不休,在服务群众一线继续发挥余热做贡献。
新兴镇焦寅村根据村情创新设立“党建+调解”服务群众平台,充分利用党员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及时化解村内群众的各类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达到“有事先商量”、“有纠纷找法律”、“有矛盾现场调”效果。
三原县积极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抓好试点示范,探索建立了诸如西阳镇“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讲”、陵前镇“白鹿原议事会”等一批具有三原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机制。今后三原县将继续引领乡贤融入基层治理,挖掘发现一批热心公益、信仰法治的能人志士、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引导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助推乡村治理振兴。(乡村振兴局 白云飞)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