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陕西三原县探索“四化同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4-21 16:31:3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村里干净整洁了,大家都不好意思再乱扔垃圾了。现在,全村的老百姓都有了环境卫生意识!”张家坳村第一书记田龙高兴地说。

为破解“垃圾围村”难题,新兴镇借鉴城市化管理模式,在全镇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村里设置生活垃圾指定投放点,村保洁队统一收集,再由清洁服务公司负责垃圾运输处理,通过镇、村、户三级联动,探索总结了“四化同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分类处置、有效利用。

一是责任落实网格化。新兴镇被列为全省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后,及时成立治理建设工作办公室,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出台《实施方案》,明确方向、细化分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既挂帅、又出征,牵头抓总、统筹协调,高位推动治理工作。全面实行网格化精细管理,建立支部书记、两委干部、村民小组组长、街巷长、中心户长五级村责任网格和包村领导、包村组长、包村干部三级镇责任网格的“5+3网格”机制,把全镇123个村民小组分成123个网格,将整治责任细化到街、到巷、到户,确保了整治工作时时有人抓、户户有人管。二是源头治理减量化。着眼垃圾的集中收运、处理,把好分类关、收集关。农户做好就地减量,分类投放,有机垃圾可由农户沤肥或村组集中堆肥,其余垃圾尽可能做到有害和无害分类处置,投资建设智能高效、防臭堆肥房一座,年可收集各类生活垃圾10.2万公斤,产出有机肥料5000公斤,实现源头上减量3.2万公斤。坚持“疏堵结合”,一手清存量、一手控增量,出台《秸秆及果树枝有效利用补助办法》,加强与科技环保型企业的合作,采取“村收集、镇调度、企处理”模式,建设堆放点和处置中心各1座,实现了秸秆还田“肥料化”、综合利用“饲料化”、回收加工“燃料化”,有力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效益、减少了环境污染。三是规范处置标准化。严格落实“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联动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压紧压实群众房前屋后“三包责任”、保洁公司日常清洁责任、镇村两级监督管理责任“三个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合力。推行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营,投资285万元将镇域垃圾治理外包,聘用55名环卫工成立专职保洁队伍,清洁服务公司负责垃圾运输处理,镇上定期验收考评。投资864万元建设“三功合一(即:环卫工人休息室、公共卫生间和垃圾中转站)”13座,购置垃圾压缩车3辆,电动垃圾清运车55辆,垃圾收集箱120个,配发分类垃圾桶8000余个。投资450万元,修建主题文化广场2座、生态涝池2座、污水处理站1座。目前该镇13个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95%,基本实现了设施设备齐全、治理技术成熟、保洁队伍稳定、资金保障长效、监管制度完善的治理目标。四是长效管理制度化。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乡贤议事会等制度,聘请老党员、老干部、退伍军人等长期在家的老同志担任街巷长和义务监督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交流群,让这些义务监督员和街巷长通过“眼睛看、随手拍”的形式,坚持每天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反馈,并及时督促整改,从而实现长效保洁。建立评选奖惩机制,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考核奖励《办法》,从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工作成效等方面,每月对镇村组干部进行考核,定期开展卫生示范村、示范街、“卫生示范户”“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奖励激励先进。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纳入预算,每年按5%的增幅增加资金投入,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坚强保障。(三原县乡村振兴局 唐晓晗)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