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牢记嘱托 担当作为 幸福安康谱新篇系列报道(汉阴篇)

发布时间:2022-04-14 09:31:1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李明琴 刘蕾)4月12日,“牢记嘱托 担当作为 幸福安康谱新篇”中省市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汉阴,集中采访团对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创新做法及成效进行了采访拍摄。

汉阴县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坚持网格化、信息化、系统化,把现有的经验制度化,把成熟的制度“数字化”,不仅简单易懂,还有利于贯彻落实。从而从治理、产业、生活、生态、文化几个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321”模式,高效治理基层

近年来汉阴县探索出了一条以密切“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为纽带,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的路径,新的、高效的基层治理模式。

疫情期间,全县基层组织充分运用“321”基层治理模式,高效调动社区三级网格长参与防疫工作,发挥网格长的地利优势和信息优势,在信息摸排、信息上报及重点人员管控、落实居家等措施落实上发挥积极作用,取得良好成效。

开在家门口的社区工厂不仅让群众有稳定收入,还能兼顾到家庭

同时依托 “321”基层治理模式,将全县156个村(社区)10.39万户农户划分为一二三级网格,设置三级网格长。按照帮扶干部负责脱贫户,村“四支队伍”负责“三类”重点监测户,三级网格长负责其他农户,实行分片到户、包户到人分类分层监测帮扶,构建了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全覆盖式全面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责任体系。

“321”乡村治理模式,坚持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核心领导地位,重构了乡村组织网络,调动了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推动了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使得汉阴县在2018年荣获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三个一”模式,助力产业发展

汉阴县按照“加入一个产业专业合作组织、扶持一笔产业奖补资金、发展一项长效特色产业”的“三个一”产业发展模式,破解脱贫户持续增收问题。汉阴县组织成立南郡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搬迁群众5000元的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和3000元的易地搬迁奖补资金入股到合作社作为股金,从而实现资金变股金、居民变股民。全县成立村集体“三个一”产业专业合作社136个,脱贫群众带资入社1.4万户,新发展茶叶、蚕桑、猕猴桃等中长期特色产业8.5万亩,采取划地到户、分工分业、委托代管、返租倒包、务工取酬等方式,促使合作社与脱贫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全覆盖。

汉阴县平梁镇干部在介绍基层管理模式

 “四法四解”模式,管理扶贫项目资产

全县通过运用“摸清家底、分类施策、夯实责任、科学分配”四种办法,巧妙有效地解决了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问题。通过“摸清家底,解决‘管什么’的问题;分类施策,解决‘怎么管’的问题;夯实责任,解决‘谁来管’的问题;科学分配,解决“管得好”的问题”,持续发挥资产效益。截至目前,全县共形成扶贫项目资产25.36亿元,已分配经营性资产收益200余万元,带动脱贫户、监测帮扶对象和一般农户800余人持续增收。其中确权到村资产12.9亿元。

“3大保”模式,综合化防治生态环境

全县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为抓手,积极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化综合性治理。在“绿水”治理上,创新“321”河湖治理网络体系等“人防”监管,对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污水排放,建立生态环保重点行业企业管理台账;在“蓝天”治理上,夯实“6个百分之百”扬尘治理等“物防”基础,利用在线数据监测优势,逐步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治体系;在“净土”治理上,汉阴县加强对土壤污染源头治理,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牢牢保障群众的粮食健康及食品健康安全。

经过长期的努力,全县围绕水,空气,土,形成了健康有效的管理、治理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兴县富民”的金山银山。

“138”模式,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汉阴县政府以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工作为中心,按照“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的原则分类施策,创新探索推行“一个支部统领、三大载体支撑、八个中心服务”的“138”后续扶持发展模式。

“138模式”坚持一个党支部领导,以社区居委会、社区工厂、农业园区为三大载体,在南郡搬迁安置社区配套建设便民综合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平价购物中心等八个服务中心。平时由社区党支部组织,常态化开展以“讲卫生、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为主题各种群众性活动,积极推行新民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诚孝勤俭和等优秀传统美德,大力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138模式”在引领汉阴县社会新风,乡村文化建设及振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也在提高乡村、社区文明度和群众凝聚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