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李明琴 报道)4月12日,陕西省安康市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新闻发布会。两年来,安康市坚持把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四大行动”,着力构建“五大体系”,确保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当前,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现了全省走前列、全国树典型。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是基础,“稳住”是根本,“融入”是关键,“致富”才是终极目标。在后续扶持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中,安康市生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就业优先、加强公共服务、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新民风等方面,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落到实处。
强堡垒,构建便民利民权益保障体系
安康市1364个搬迁安置区单设党组织64个、融合挂靠党组织209个,91个800人以上搬迁安置区选派第一书记89人、专职工作队员176人,实现了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依法单设村级自治单元53个,融合挂靠建设自治组织1311个;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期间,453名搬迁群众当选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682名搬迁群众当选为小组长、2460名搬迁群众当选为群众代表。同步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和群团组织,做到管理无盲区、服务无缝隙、联系无障碍,构建起了精干高效的基层组织体系和便民利民的权益保障体系。
稳增收,百户搬迁安置区产业园区全覆盖
安康市建成新社区工厂1023家,其中搬迁安置区580家,吸纳就业2万人,带动脱贫人口5455人,100户以上搬迁安置区实现新社区工厂全覆盖。累计在易地搬迁安置区配套建成农业产业园区896个,吸纳就业2.9万人,实现了100户以上有条件的搬迁安置区农业产业园区全覆盖。多措并举构建稳定增收的产业就业体系,让搬迁群众在“挪穷窝”时“斩穷根”,基本实现了致富有产业、就业有岗位、生存有门道、发展有空间。
促融入,基层治理+民风提升“双管齐下”
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新建综治机构339个,新增综治专职人员64名、兼职人员274名;落实总网格长108名、全科网格员1417名;建立调解委员会39个,建成标准化调解室67个;设立警务室165个、警务站327个、警务联系点441个。持续深入开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引导和促进搬迁群众向社区产业工人转变。一手抓基层治理创新,一手抓民风转变提升,“双管齐下”的有力举措促进了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环境新生活,增强了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强基础,构建功能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
2020年以来,安康市投资5.93亿元实施教育项目69个,新增学位1.3万个,安置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城镇学位进一步扩容。投资6871万元新建改建卫生服务机构19个,安置点医疗设施覆盖率100%。对全市742个搬迁安置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动态监测,有效巩固了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投资7.13亿元建成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项目178个,极大提升了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从搬迁群众“最需”处入手,在“最急”上发力,构建起了功能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
树典型,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安康模式”
安康市持续发力抓示范,安康市政府、白河县、岚皋县分别在相关全国性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岚皋“睦邻之家”、汉阴“138”、旬阳“四小工程”、白河“六大融入提升行动”等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先后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和批示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在安康市召开。全市以220个100户以上有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为重点,全面加强搬迁社区管理服务“星级”创建工作,推动后续扶持工作提档晋级、质效双升,全市创建“五星”标准管理服务社区66个。
此外,安康市围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社区服务管理,制定《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于2021年1月1日发布实施,有效提升了后续扶持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由安康市发改委牵头编制的《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已通过省市场监管局专家评审,预计今年在全省发布实施。
下一步,安康市将继续抓紧实施“六大”乐业工程(实施充分就业工程、劳动技能提升工程、创业带动工程、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工程、农业园区提升工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工程),强化“六项”安居措施(提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提升搬迁社区党组织组织力、推进易地搬迁安置区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物业管理、补齐安置区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构建“三大”保障体系(健全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体系),推动安康市后续扶持工作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