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刘蕾 报道)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为目前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发展规划。3月25日,陕西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4月1日,陕西省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据了解,西安都市圈地处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处,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大局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在关中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下,陕西省咸阳、铜川、渭南、杨凌等地以西安为中心,相向一体化发展、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西安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西安都市圈空间形态已初步形成。
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规划》提出,坚持统筹规划、一体布局,坚持创新引领、开放支撑,坚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坚持绿色发展、集约高效,坚持改善民生、共建共享5项基本原则,统筹安排2025年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西安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圈内城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间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到2035年,现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发展品质、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文化竞争力迈上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据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生荣介绍,西安都市圈范围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3万亿元。
八个方面推动西安都市圈建设起势
按照都市圈战略定位和发展愿景,聚焦同城化、高质量,坚持各扬所长、合作共建、共同发展,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驱动发展、现代产业分工协作、扩大改革开放、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文化传承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8个方面,明确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统筹推进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综合性现代交通网络,协同打造数字智慧都市圈,提升现代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为抓手,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分工协作方面,统筹产业布局,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扩大改革开放方面,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一体化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塑造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方面,突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健全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强化政策协同,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健全城市安全防控体系。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统筹都市圈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传承中华文明的世界级核心文化发展示范区。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履行中心城市责任 推动实现同城融合发展
据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冉红斌介绍,西安市作为都市圈的首要城市,将牢牢把握好中省对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建设西安都市圈的定位要求,围绕“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六维体系,不断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强化面向都市圈内兄弟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特别是要兼顾都市圈内兄弟城市的发展利益,西安将承担起更多的义务和责任,积极总结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模式,为都市圈内兄弟城市建设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底气,切实推动实现同城融合发展。
一是西安作为西安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要承担起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西安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唯一特大型城市。长期以来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城市病难以消除,需要在都市圈更大范围进行全面统筹、科学布局,实现中心城市“瘦身健体”,纾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提升核心竞争力,带动周边兄弟城市实现同城化融合发展。
二是西安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要发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西安将努力推动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摆脱各个城市单打独斗的孤立局面,提升整体竞争力。将借助都市圈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释放城乡消费潜力,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需求。
三是西安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要进一步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要打造高度融合的城乡生产生活空间,降低农村对外交流成本,分享城市发展红利,努力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市场一体化,城乡人员双向流动,使农村居民能够更好的分享城市就业创业机会,融入城市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四是将顺应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借鉴发达城市圈的经验,与都市圈各兄弟城市一道,把都市圈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加强分工协作和经济联系,增强面向都市圈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西安对都市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发展带动能力。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