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转移的重要一年,三原县将持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通过“五色”工作法,以点带面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夯实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根基。
紧盯基层组织,打造“红色党建”
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进一步夯实县镇两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持续开展“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创建过硬镇2个。突出政治功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及时表彰命名先进,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大力整治“村霸”、宗族势力和基层黑恶势力。
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以“红色党建”为引领,规范落实村级其他组织定期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保持党员在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中的一定比例。加强村级党组织对服务群众资源的整合利用,上级提供给农村的公共服务和资金项目,由镇党委指导、村级党组织严格把关,经“四议两公开”程序,以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号召力。以提高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扩大有效覆盖面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群团组织成员素质,大力支持群团组织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和技能培训,扶持发展一批青年农民、女性专业大户,表彰一批先进青年、巾帼标兵,激发队伍活力。
紧盯动态监测,实施“暖色帮扶”
进一步健全完善“731”防返贫致贫监测机制,依托监测信息系统和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线索,发动驻村帮扶力量、镇村两级干部、村级“网格员”,对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进行全面排查、动态监测,发现问题,快速响应,及时帮扶,坚决杜绝“应纳未纳、体外循环”的问题。对已纳入的监测对象,开展针对性帮扶,严格规范退出程序,确保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疫、因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对符合条件人员,落实低保五保、专项救助、特困供养以及残疾补贴、托养看护、康复服务等各项“暖色”帮扶政策,继续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确保做到应救尽救、应帮尽帮、应兜尽兜。
紧盯镇村经济,发展“金色产业”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消除撂荒地,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创建绿色高效“吨粮田”示范基地1.6万亩。投资1.9亿元实施农业设施大棚项目,做好“万元果”示范园建设,完成果园品种改造3000亩,持续壮大奶山羊、生猪养殖等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引导鼓励群众创新农接超、农进校销售模式,推动优质农产品直供西安,扩大“硒地农仓”“西望良品”“城北三原”等公共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夯实脱贫群众长远增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以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为纽带,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和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鼓励支持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产业发展、服务创收、资产盘活、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更多“金色产业”,富民增收。2022年,投入1200万元,支持2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引导集体经济项目通过入股或者参股农业龙头企业、村与村合作、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共建、异地发展、集聚发展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确保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减少10个以上。
紧盯生态治理,建设“绿色环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当好生态环保卫士。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清单管理,拿出“当下改”的硬招实招,建立“长久立”的制度机制,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深入推进河湖长制责任落实,确保清河断面水质保持在IV类标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整县推进(一期)项目。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置,有序推进四十里塬坡绿色生态建设,切实守好一方“净土”。
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回头看”,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营,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村推进”的模式,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积极争取省市奖补资金支持,按时完成年度改厕任务,加强农村改厕的后续管护工作,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综合防治,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施肥模式,鼓励和推广使用有机肥,集成应用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发展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快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
紧盯精神文明,传承“彩色文化”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的“十个一” 为抓手,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持续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日常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利用无线广播平台定期播放先进文化作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通过宣传标语等方式宣传争创活动,扩大影响、增强气氛,形成“人人参与争创、人人服务争创”的强大合力。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积极开展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活动,传承好以陵前为代表的渭北革命“红色文化”、以新兴柏社为代表的古村落“黄色文化”、以城隍庙为代表的古建筑“灰色文化”等多种“彩色文化”,办好“文化下乡”、“艺术进校园”等品牌活动,组织重要节庆和主题性群众纪念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各门类优秀艺术作品展览、展示、传唱等活动,让优秀作品浸润心灵,服务社会。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培养及文艺创作,抓好文化站、文化中心的利用率,管好用好文化管理员;定期组织培训,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工作,打造素质过硬的基层文化队伍,带动业余文艺团体开展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2022年,推出10部(件)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优秀作品。(三原县乡村振兴局 白云飞)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