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牢固构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中国报道讯(记者 胡欣)10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脱贫攻坚”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长吴蟒成介绍渭南市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全市国土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辖2区2市7县和四个开发区。目前,渭南市共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个,省级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县6个,革命老区县3个,有富平县、白水县、合阳县的6个村属于深度贫困村。
吴蟒成介绍,自从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号令以来,渭南坚持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突出“六个精准”,扭住“八个一批”,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做文章,在精准脱贫上求突破,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良好。
发布会现场
聚焦统筹谋划,筑牢四梁八柱
渭南市确立了“四年脱贫攻坚、一年巩固提高”的总体目标,划定了“八个一批”路线图,明确了“2017年6.65万贫困人口脱贫、205个贫困村退出、大荔县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确保脱贫攻坚有的放矢。制定了《渭南市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20余个政策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爱扶贫干部的十条意见》,初步构建起渭南脱贫攻坚政策框架,使扶贫干部工作起来底气更足,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大增。此外,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级推动、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机制总体要求,出台了《逐级述职报告制度》和责任倒查、责任追究制度,夯实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脱贫工作责任,确保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同时,纵向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脱贫攻坚作战指挥机构,基本做到了任务、措施、标准、程序、责任、要求“六明确”;横向建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指挥部、“八办两组”的指挥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了“苏陕对口帮扶”、“万企帮万村行动”、“国有企业合力团行动”、“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返贫户行动”等社会扶贫活动,初步构建起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紧盯产业扶贫,做到精准发力
近年来,渭南市坚持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突出三产融合,创新扶持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渭南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
一是启动畜牧业振兴计划,把产业扶贫与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紧密结合,努力让畜牧业成为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上半年,渭南新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4个,生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308、41、140万头和2180万只。引进石羊集团“云养殖”项目等畜牧业项目15个,签约资金107.8亿元。“龙头企业带动一批、畜牧企业就业一批、合作组织发展一批、优势产业扶持一批、技术培训引导一批”五大扶贫工程带动贫困户2682户,安置贫困人口就业1800多人。
二是实施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把产业扶贫与建设现代果业强市紧密结合,让果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近两年,渭南狠抓“扩面、提质、促销、增效”四大举措不动摇,积极实施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倾力打造现代果业强市,水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水果总面积已发展到385万亩,年总产量达460万吨;全市有省级以上果业龙头企业30家,各类果品营销企业和经济组织695个,果业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带动,把产业扶贫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渭南紧抓“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机遇,相继建成渭北葡萄产业园、临渭桃花源、潼关秦王寨等一批集旅游、餐饮、娱乐和农业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有效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积极破解贫困户“单打独斗”难题,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8家、家庭农场1646个,探索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园区带动、集体经济带动等产业扶贫模式,建立了风险可控、利益均沾的运行机制,年内共带动1.72万名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党支部+公司+基地+贫困户+股份”模式吸纳2.33万名贫困群众进园务工。
注重整体推进,凝聚攻坚合力
一是移民搬迁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渭南全市75个安置点中66个布局在城镇规划区内,集中安置率和城镇化率分别达到了99.97 %和95.86%,走在全省前列。渭南率先出台了《渭南市移民(脱贫)搬迁安置项目工程监理管理办法》,“四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变更控制)、“三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资料管理)、“一协调”(沟通与协调业主、承建方、设备和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的管理监管制度体系在全省推广;移民搬迁“澄城速度”、“华州模式”等典型不断涌现。
二是就业扶贫实现“输血”变“造血”。秉持“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理念,围绕“每一户贫困家庭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渭南坚持不懈推进就业扶贫,全市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99万人。按照“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思路,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24个,市县创业孵化基地92家,落户企业1124个,就近吸纳劳动力5.2万人。采取“集中+分散”、“田间+夜间”的方式,把培训课堂设在群众家门口,设在田间地头,有效强化了1.29万贫困群众的致富技能。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公益专岗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开发特设公岗4103个、公益专岗2388个,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取得稳定收入。
三是健康扶贫严防“病根”变“穷根”。渭南坚持把加大健康扶贫力度作为防止“病根”变“穷根”的不二之选,广泛开展“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选派10935名医生对27097户因病致贫家庭进行了包联救助,走出了一条符合渭南实际的健康扶贫新路子,这种做法现在正在全省推广。为贫困患者建立了健康扶贫兜底基金,对自负费用部分采取分段按比例报销,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合规费用报销达90%以上。对所有贫困群众免缴合疗及大病保险费用,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合疗经办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均设立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窗口;取消了医疗机构贫困群众住院押金,将贫困群众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将住院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为3000元,慢性病在原定额补助基础上上浮20%,助力贫困群众“减负”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坚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精准资助全覆盖,今年共发放各类资助金8千多万元,受益学生13万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现零辍学。
五是生态补偿与社保兜底确保脱贫不落一人。注重挖掘林业生态脱贫潜力,投资1066万元,在贫困地区新建干杂果经济林近10万亩,发展林下经济11万亩,扶持1.8万户贫困户发展林业产业。同时,严格落实退耕还林及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政策,2016年共兑付各类林业补偿金615万元,涉及贫困户近3万户,今年以来,截至9月底将1225名贫困群众就地转化为护林员,这是就业提供岗位,确保就业的一项新办法,实现了就业一人致富一户的基本目标。积极实施村庄绿化538个,绿化面积2.6万亩,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责任编辑:聂茵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