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原县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首要任务,不断创新思路,改进监测方式,完善帮扶举措,形成了“731”(七化、三统一、一确保)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守住了不发生规模返贫的防线。截至目前,全县51户160人“三类重点人群”,37户116人已消除风险,14户44人正在扎实开展帮扶。2021年9月,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网宣传报道。
“七化管理”推进监测帮扶快速高效。一是责任制度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压实各级责任,县委、县政府先后多次会议研究部署,实行县级领导包抓示范村和部门包村机制,落实责任捆绑、上下联动、同步考核。建立“周统计、月通报、季调度、半年点评、年终考核”工作制度,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责任、政策、工作全面落实。二是对象精准化。全县3300余名网格员、信息员对易返贫致贫人群,坚持每周常态排查、每半月重点排查、定期分析研判,按照风险预警、入户核实、承诺授权等“八个步骤”进行“三类重点人群”认定。今年以来,先后入户排查13万余户次,核实部门预警信息3554余条,经核实后新纳入监测对象13户41人,做到了应纳尽纳。三是程序规范化。制定下发《三原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明确了对象精准识别、帮扶措施落实、风险隐患消除等关键环节。县镇村三级分层次召开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业务培训会,从监测什么、谁来监测、怎么帮扶进行全方位培训,先后培训干部4000余人次。四是监测信息化。统筹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行业部门筛查、信访媒体监督、平台分析反馈5种渠道并行监测,对“三类重点人群”家庭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及时预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突出数据信息平台作用,通过平台对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跟踪回访等方面全程跟踪,预警提醒。五是会商实时化。优化整合“镇办主管群”和“部门支持群”,由乡村振兴局业务主管局长担任群主,在群内发布中省市最新政策,兄弟县市好的做法,并创新提出工作会商制度,就个性问题与所属镇办、相关部门在微信群进行实时会商,确保政策标准第一时间统一,疑难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六是督导常态化。始终坚持把“工作指导”放在督导的首要位置,在基层一线督导时,提前梳理工作重点,明确人员分工,淡化“找麻烦、挑问题”的思想,及时开展点对点指导,谈不足、提要求,精准分析、精准补短。先后对陂西镇、陵前镇、嵯峨镇、独李镇、城关街道办进行了常态化督导,对郑家、陵前等村防返贫监测、项目库建设、资产管理等工作进行了规范指导。七是帮扶系统化。分层分类落实好针对性帮扶措施,特别关注“三类重点人群”,对新纳入的人群,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精准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低保等帮扶政策,系统化开展帮扶,确保不出现返贫。
“三统一”保障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统一织密监测网。健全镇、村、组全覆盖的三级网格体系,整合村组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中心户长等各方力量,优化网格设置、人力调配和核查频次,坚持周统计、月上报,及时发现风险点。组织对全县3300余名网格员分批进行培训,打造体系完整、责任明确、纵贯到底的防返贫监测队伍。二是统一绘就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全域管控,要求全县10个镇办、141个行政村全部设立办公室,并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流程图”、“网格化组织机构图”等全部上墙公开,镇村干部、四支队伍、网格员按照作战图和时间表定期走访、实时监测,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是统一发放联系卡。为有效解决网格员责任不清晰、户内知晓率低等问题,经充分调研、积极论证,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创新提出为每一户发放防返贫监测工作网格员联系卡,联系卡准确标注了网格员姓名、电话及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由网格员亲自发放张贴,并及时在户内进行宣传,提升户内知晓率,进一步畅通户自主申报渠道。
“一确保”筑牢防止返贫底线。全县51户“三类重点人群”户均落实各类帮扶措施4项以上。有25户通过产业指导员帮助发展苹果、蔬菜等种植产业和奶山羊、肉鸡等养殖产业,实现产业帮扶增收;有9户享受了小额信贷支持政策,通过产业、创业实现增收;有劳动力的32户均实现了1人以上稳定就业,实现就业帮扶增收;有36户111人落实了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同时,积极通过社会帮扶、企业帮扶解困忧,有效化解弱势困难群体生产生活风险,确保了全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原县乡村振兴局 唐晓晗)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