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保”出绿水青山 “移”向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1-12-28 21:31:05 来源:中国报道

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成立两年来,聚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全力谱写渭南新时代水土保持和移民开发工作新篇章。

文︱刘娇

牢记“国之大者”,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做好渭南的水土保持工作有多重要,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陕西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的省份之一,虽然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1/50,但土壤流失总量却占到全国的1/5,黄河中下游河道淤积的粗泥沙90%来自陕西。而渭南,恰好处在黄河中游“几”字弯都市圈核心区,是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区域。

渭南市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来到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了解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的情况。总书记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使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的同志们感到备受鼓舞和激励,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因时而生,因时而进。同样是在2019年9月,按照渭南市机构改革工作方案,原渭南市水土保持局和渭南市移民开发局合并组建为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两年来,在渭南市委、市政府和市水务局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保移民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扑下身子干、甩开膀子干、持之以恒干、团结一心干,多项工作在新起点上取得新跨越。

聚焦项目建设,开启水土保持新征程

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狠抓项目建设。

35.87万吨!这个沉甸甸的数据,是2020年渭南市估算减少的土壤流失量。

2020年,渭南市共实施14个项目完成投资1.1095亿元,包括中央水利发展资金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工程2200万元、坡耕地工程5000万元、省级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工程3895万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3.27平方公里,塬面保护面积64平方公里,估算可减少土壤流失35.87万吨,增加土壤蓄水19.67万立方米,为黄河流域渭南段调解改善水沙关系作出重要贡献。

项目建设带来哪些新变化呢?来到合阳县前两年实施的西吴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现场,只见新修整的地块整齐排列,自下而上排成数行,好比士兵在列队等待检阅。蓝天白云下,田间树木的枝叶随风摇摆。地平、山青、水绿、路通,好一片希望的田野!

西吴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涉及土地总面积9.33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85平方公里。项目完工后,共完成坡改梯田8950亩,每年可增产粮食89.4万公斤,并且每年平均可拦蓄泥沙3.75万吨。

据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陈小兵介绍,渭南虽被称为“关中粮仓”,但存在一定数量的坡耕地,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更容易使下游库坝淤积、河床抬高。渭南通过改造坡耕地为水平梯田的治理方式,有效拦蓄地面径流,减少土壤侵蚀量,增加土壤有机成分含量,提高粮食产量,使过去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陕西提出扭住拦沙工程、淤地坝和坡改梯三大工程,从根本上、源头上控制水土流失、解决黄河泥沙问题。渭南立足全市水土保持分区实际,经过系统谋划、高位布局,提出全市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要突出四项重点建设:

以渭北旱腰带和秦岭北麓低山台塬区为中心,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以沿黄公路、在建的蒲黄高速、合凤高速等项目沿线为重点,开展水土保持生态长廊工程,形成绿色生态屏障;

治理后的大荔县槐园水土保持示范园全景图

在现有的渭南市槐园、鸿鹤谷、吴坡等示范园提升改造的基础上,以在建的渭华干部学院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造高标准水土保持示范园,提升水土保持示范园示范引领功能;

在渭北旱腰带开展新型淤地坝建设,以及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利用淤地坝蓄水利用功能解决严重制约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缺水难题。

既目视前方,又紧盯脚下。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积极推进项目工作,2021年,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投资3200万元,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45平方公里;中央预算内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4个,投资5000万元,将治理面积17.015平方公里;省级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项目14个,投资4798万元,将治理面积93.10平方公里。

坚守职责使命,实现水保监管新突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的前一天,从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传来消息:全市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圆满完成!

此项任务自2020年8月起开展。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在当年9月底,组织完成全市2011年以来576个项目的建设状态核实工作;11月底,形成251个在建项目的整治信息平台工作台帐,核查发现124个项目存在违法违规行为;12月底向违法违规企业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全面进入整治查处阶段。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到2021年6月30日,渭南市项目整治任务全面完成,以实际行动献礼建党100周年,工作推进在全省沿黄地市中名列第一。

2020年,渭南市在水土保持多项工作上实现历史性新突破。

全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全面实施完成市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天地一体化项目和信息化与监管能力建设项目,首次完成市县两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配置无人机、监管用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同时,结合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系统,基本实现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多源信息的天地一体化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无盲区,标志着全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

大荔县水保花城示范园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实现数量和方式上的新突破。全年共开展监督执法436次,检查项目243个,审查水土保持方案143起,全市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到92%,实施率达到85%,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完成2019年、2020年遥感监管,全市复核图斑3124个,涉及面积10870平方公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涉及光伏、风电、交通等不同行业的30多个生产建设项目的方案报告书优化程序快速办理。

今年以来,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继续强力推进生产建设项目的水保监管,受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事项20起,全市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到92%,实施率达到85%,位列全省前茅。建立完善管理台帐,制定年度计划,重点对在建水利、公路等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健全监管与执法联动机制,依法依规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信用惩戒和执法查处,努力将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降到最低。

推进后期扶持,取得移民开发新进展

一位作家在参观完岔峪新村后感慨道:“蓦然回首,再看看岔峪。黄河还是那条黄河,神驼山还是那座神驼山,可是,岔峪新村气象万千,生气勃勃,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

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东有黄河渡口,南有神驼峰,放河灯的民俗文化流传至今。搬迁前,有三分之一的村民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岔峪村被列为全省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实施整体搬迁,共安置移民75户303人。随着徐水河河道景观改造治理工程和岔峪村整体就地搬迁工程的启动实施,岔峪村村民迎来幸福新生活,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让出了空间。

今天走进新村,刚一进村就被崭新整齐的房屋吸引,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块块色彩缤纷的壁画,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眼前。这里已成为合阳县乡村振兴示范村、移民搬迁重点村、文明家园示范村。2020年11月,合阳山水岔峪景区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新建成的家园民居

在渭南水保移民人的努力下,更多蝶变在秦东大地上发生。

创新机制为移民引来致富“长流水”。来到澄城县庄头镇宋家庄现代农业园区,只见占地800亩的园区内建有近百座大棚。大棚内采用最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栽种有无公害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多种蔬菜。据了解,建设大棚的资金大部分来源自水库移民资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将水库移民资金投入农业经济组织并进行合理入股分红,让村委会、合作社和移民户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增强了水库移民资金使用的可持续性,也极大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水库移民稳定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设美丽家园绘就乡村发展新画卷。桃花盛开的季节,走进潼关县秦东镇桃林寨村,眼前呈现的是陶渊明笔下“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景象,是游客们观赏桃花的绝佳去处。县水保移民部门牵头联合多家单位,采取“政府+科研院校+农业企业+村集体+移民户”模式,投资1800余万元,依托村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运用“乡土+桃林景观”的手法,采用中式风格进行整村改造提升,将村子打造为农文旅相结合的农业田园综合体。通过发掘村庄资源禀赋,做足桃文章、发展桃产业、讲好桃故事,探索出水库移民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过去的2020年,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指导县级移民管理机构精准核定2020年度全市移民直补人数39.9306万人,按季度及时足额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4亿元,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944个,完成投资3.98亿元,极大地改善了水库移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移民享受幸福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水库移民开发工作取得时代性新进展。

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包联村帮扶工作。完成澄城县庄头镇林川村脱贫攻坚驻村联户精准扶贫工作,全年给村上安排帮扶项目5个。争取水保项目,硬化生产路1.2公里,铺设巷道排水管网800米。争取移民项目,建成14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衬砌农田灌溉渠道2000米。建成230平方米的村活动中心。

扎实落实国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工作。采取贴息贷款、危房改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产业风险补偿、技能培训、教育补助等方式,助力2900余名水库移民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确保贫困移民与当地群众同步脱贫。

今年以来,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继续加大移民生产开发资金投入力度,在大荔、蒲城、华州等县区开展移民后期扶持产业项目机制创新试点。同时,进一步明晰移民资金和产权归属,完善移民产业扶持合同管理制度,保障移民群众受益机制。

每到农历六月十五日,岔峪村就开始一年一度的“放河灯”。一轮圆月升起后,黄河堤岸便聚满了人群。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组成了浩浩荡荡的祈福队伍,鞭炮大作、焰火射空,唱大戏、念祭文,家家户户将糊好的荷花状河灯放入水中。一排排河灯随波逐流,与月光相映成辉,悠悠摇曳,若梦若幻。现在,这项习俗已成功申报省级非遗传承项目。

伊人湖

最初放河灯是为了祭祀河神,让河神保佑摆渡人平安,保佑村里风调雨顺,后来增加了希望子孙绵延的祈愿。新时代,放河灯有了新的文化内涵。一来,秉承了古老的祈福平安,人丁兴旺,风调雨顺之意;二来,就是祈福国泰民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实地了解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继续加大对库区的支持帮扶,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份叮咛和嘱托,是所有人共同的心声,正如一盏盏河灯,放下的是河灯,寄托的是良愿。

水润万物,土载千秋;移出安乐,民奔小康。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主任原晓军说:“我们将坚持‘项目为王’的工作理念,树立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看水平、以项目选干部的工作导向,推动全市水土保持和水库移民工作实现新进展新作为,为新时代高质量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渭南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