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水务局紧紧围绕中央新时期重要治水思路,坚持节水优先、项目为王、党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夯实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方向,聚焦水资源、水管理、水保障、水生态、水安全,强基础、补短板、提效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文︱高杨斌
渭南水资源总量13.13亿m3,人均占有量236m3,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5,全国的1/10,属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渭南境内主水不足,客水丰富。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为全市灌溉农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也为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引洛古灌区申遗成功授牌仪式。
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十三五”以来,全市水务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攻坚克难、追赶超越,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41.6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饮水安全全面达标。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完成投资9.7亿元,巩固提升项目828处,建成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10个,改善提升了27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条件,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94%,农村供水总能力达到32万吨/天。全市5个国定脱贫县、501个脱贫村、19万建档立卡脱贫户饮水安全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饮水安全达标率100%。市水务局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农村饮水安全规范化水厂——富平县由典水厂。
灌区发展活力充分彰显。抢抓国家水利投入机遇,先后争取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资金8.7亿元,改造干支渠道245公里。其中,东雷抽黄、东雷二期抽黄、港口抽黄及蒲城抽洛4个灌区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改造泵站22座,有力地促进了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东雷二期抽黄率先完成省级验收,东雷抽黄完成市级验收,石堡川水库、港口抽黄、洛惠渠灌区均完成自查验收,各县市区改革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2019年6月28日,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现场会在渭南成功召开,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认真落实国家防汛体制改革要求,加快组建新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投资1.4亿元,完成4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巩固完善1个市级、2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临渭区零河、潼关县潼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竣工验收,蒲城县白水河、澄城县大峪河等治理工程完成建设任务,湭河、赤水河、罗纹河治理等工程加紧实施。同时,进一步强化雨情、水情及旱情监测,及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等级响应,成功应对多次黄河洪水、渭河超警戒洪峰,并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灌溉任务,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粮食安全。
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持续加大渭北380岩溶水管控,全市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目前,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100.5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4.33立方米,相比2015年分别下降28%和25%。全市城市公共管网漏损率低于1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65,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1%,先后建成节水型企业25个,节水型单位92个,节水型小区50个,节水型校园13个。
渭南市水务系统召开脱贫攻坚百日冲刺千名干部农村饮水安全大排查动员会。
水保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秦岭北麓低山台塬和渭北台塬沟壑区为重点,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强化生产开发性项目建设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累计投入3.69亿元,治理水土流失1811.8平方公里,除险加固淤地坝38座,渭南市槐园、临渭区鸿鹤谷、澄城县吴坡3个示范园被评定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取得重大成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水利遗产保护与传承。2020年12月8日,在摩洛哥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1届执行理事会大会上,“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科学描绘水利发展蓝图
“十四五”是渭南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水利改革发展将紧紧围绕中省市决策部署,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化水利工程监管,补齐水资源短板,建设美丽幸福河湖,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积极构建渭南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围绕新发展阶段,强化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加快洛惠渠龙首坝、东涧峪水库、蒲城重泉水库、大荔县城乡融合发展供水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全市工程型缺水问题。加快临渭区东塬、蒲城县高阳镇、富平县北部沿山区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完成5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不断提高抗旱应急供水能力。实施县城供水水源和管网更新改造,提高乡村供水标准,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向安全型、稳定型、规范型转变。
综合整治后的渭河堤防建设。
围绕新发展理念,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实施东雷抽黄、东雷二期抽黄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稳步提升灌溉水利用效率。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国家节水行动,鼓励社会节水和节水载体创建。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7.41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降幅2.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5%,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
围绕新发展格局,强化水文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秦岭北麓、北洛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工程监管体系和监测网络体系,开展水土保持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试点,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认真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继续实施石堡川水库“引石济澄”连通和渭南市二华河湖连通工程,做好水文化与水利工程的深度融合,推进水文化传播,讲好水文化故事,不断增强行业凝聚力。到2035年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协调的现代水治理体系。
加快实施重点水源工程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渭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根据《渭南市水中长期规划》及《渭南市“十四五”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预测,未来十年渭南市缺水现状将会逐年加剧,2025年缺水将达3.3亿m3,2030年缺水将达5.3亿m3。中心城市缺水主要表现为水质性缺水,按照现状供水情况预测2025年将缺水520万m3,2030年缺水4693万m3。全市水资源短缺,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率接近80%,个别区域超采现象严重,而地表水开发潜力不大。二是水质性缺水严重。渭北卤泊滩地下水资源量1.73亿m3,属于微咸水,无法利用,形成水质性缺水。三是再生水利用率低。目前,渭南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日均大约40万吨,利用率不足10%,远远低于国家要求标准。四是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滞后。全市人均有效库容仅30m3,相当于全国的8%、全省的24%,蓄水工程建设不足,大量雨洪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临渭区鸿鹤谷示范园。
“十四五”期间,围绕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渭南水务局提出“重点水源、城乡供水、防洪抗旱减灾”等8大类工程、8个专项规划,项目匡算总投资370亿元以上,并计划实施以下四大重点水源工程:一是建设渭南中心城市备用水源工程(东涧峪水库):该工程设计库容536万m3,可实现东西涧峪水库联合调度,年可增加供水量1000万m3,解决20万人的饮水问题。二是建设渭南市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北洛河水库引干入支工程):该工程为“十四五”洛河流域大型骨干水源工程,设计库容9800万m3,旨在有效解决渭北地区200余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达到替代和涵养渭北“380”岩溶水这一战略储备水源的目的。远期亦可作为古贤水库的调蓄水库。三是建设高效农业节水水源改造工程(引黄清水上塬):该工程拟在东雷抽黄塬下总干渠附近建立2个大型沉沙池,通过现有水利工程,实现黄河清水上塬,为东雷抽黄、东雷二期抽黄灌区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奠定基础。四是建设渭北旱塬百万亩扩灌工程:该工程通过延伸现有东雷抽黄、东雷二期抽黄、洛惠渠、石堡川等大型灌区骨干工程,规划新增并改善灌溉面积147.7万亩,从而基本实现全市农业灌溉全覆盖,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四大水源工程”的实施,将彻底解决渭南的资源性、水质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也为做好全流域安全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渭南市水务局将牢牢把住“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以水工程建设为引领、以水环境保护为重点、以水生态健康为保障、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向着水利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