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汪泽英出席发布会,介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激发各类人才活力,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有关情况。
打破人才职业发展 “天花板”
在今年9月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
通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职称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27个主体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意见中, 11个系列新增设置了正高级职称,打破了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惠及陕西省近100万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让人才更有盼头、更有奔头;拓展了评审专业,新增艺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快递工程等特色评审专业,有效满足了新兴领域人才评价需求;完善了评价标准,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不唯学历看能力,不论资历论业绩,论文由必选项改为可选项,奖项由门槛条件变为加分项,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得到最大限度释放,职称制度改革助力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初步显现。
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
汪泽英表示,在这次职称制度改革,陕西省坚持问题导向,回应人才关切,坚持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实行分类评价、多元评价、精准评价,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
聚焦科研攻关,对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实行绿色通道,简化流程,随时受理、及时办理。对于取得突出贡献和重大技术突破的优秀人才实行“一票决定”制,将发明专利、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创新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受单位岗位职数限制,可直接申报认定高级职称。目前,已有300多名突出贡献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绿色通道获得高级职称,这些人才肩负着科研攻关任务,为提升陕西科技实力、增强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聚焦基层发展,职称评审政策向基层和贫困县人才倾斜。在评价标准上,对外语、计算机、论文等条件不作硬性要求。在评价方式上,推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实施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政策实施以来,陕西省6000多名基层人才通过倾斜政策晋升了职称。结合脱贫攻坚需要,对贫困县人才职称晋升采取考核认定的方式,不再答辩,着重评价专业能力和工作实绩以及在脱贫攻坚方面的业绩贡献。截至目前,陕西省已有4061名贫困县人才通过考核认定晋升了高级职称。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的有效发挥,为基层和贫困地区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了人才政策支持。
聚焦疫情防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攻关人员职称评审重点倾斜。对参加评审的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攻关人员,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可提前一年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或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省部级以上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奖励的,可直接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定或考试,疫情防控的诊疗方案、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果、流行病学报告等均可作为成果(论文)申报职称。2020年政策实施的首年度,陕西省共有690名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了高级职称,按照倾斜政策852人通过了卫生系列职称中、初级考试。2021年319名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晋升了高级职称。
聚焦成果转化,对技术转移转化专职人才单独制定评价标准。在评价标准上,创新引入了“技术交易额、转化后产品创造的营业收入、签订技术转移委托服务合同数量”等市场化评价指标,职称评价更加符合人才的差异性、特殊性。
创新人才服务新模式
陕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深化“放管服”改革,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不断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加快推动人才管理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转变,持续为用人单位“赋能”、为人才“松绑减负”。科学合理下放评审权限,将更多评审事项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上线职称评审系统,积极推动职称评审信息化和评审事项“一网通办”,让职称申报评审信息化,精简申报材料,优化评审流程,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腿,人才少跑路。强化评审风险防控。完善陕西省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规则,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监督贯穿于职称评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
责任编辑:杨羽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