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西安临潼区:来陕返陕人员参观兵马俑需持48小时核检阴性报告

发布时间:2021-10-25 10:16:17 来源:中国报道

10月21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一条消息迅速引爆朋友圈,西安市临潼区也因此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消息称,如果不是位于临潼区的兵马俑景区对疫情防控的严格要求,很可能此次疫情的传播会更广泛。《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对此点赞:临潼兵马俑“功不可没”。

而在此之前,中央和地方媒体就曾对此进行过报道,认为自10月17日以来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散状爆发的新冠疫情得以及时发现,兵马俑景区落实“来陕返陕人员入景区游览必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规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兵马俑所在地的临潼,是如何担当作为,严格落实这一规定的?10月23日,记者走进临潼区进行实地了解。

据临潼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实行如此严格的疫情防控规定,既是落实中省市疫情防控要求,也是基于临潼肩负责任和自身环境的客观考量。

今年7月30日上午和8月3日下午,临潼区收到市指挥部办公室关于3名游客核酸检测呈阳性曾来临旅游指令后,立即激活应急指挥体系,立即关停景区景点,立即启动流调管控,立即组织核酸检测,做到了“快反应、快处置、快阻断”,对涉及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馆内及周边商业区、摆渡车、公交等重点区域环境进行了全覆盖采样和终末消毒,累计流调管控风险人员1411人,用最短时间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全员核酸检测,全面收紧常态化防控措施,快速有力遏制了疫情传播,实现了“零感染”,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督导组的充分肯定。经过这次疫情,临潼区认为,疫情防控的弦必须紧之更紧,疫情防控的措施必须严之更严,必须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基于这样的认识,临潼区在深入学习中省市疫情防控规定、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总结,查找防控薄弱环节,对原有“扫码、测温”等防控措施进行再升级,要求各景区严格落实“来陕返陕人员参观必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规定。随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发布了有序恢复开放的公告。公告明确规定:“暂不接待中高风险等级地区所在市的观众及14日内有中高风险等级地区所在市旅居史的观众,省外观众或14日内有省外旅居史的本省观众,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阴性证明方可入园”。

对于这样的规定,临潼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至今认为:很重要,也很必要!

一是临潼肩负服务保障十四运和残特奥会的重大使命。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陕西的重大政治任务,世界关注、全国瞩目、全民期待。临潼还有十四运空手道和残特奥会盲人柔道、跆拳道赛事承办任务。重庆、澳门确诊病例当时距离十四运会开幕式仅剩1个多月时间,必须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升级强化,坚决确保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二是临潼面临“外防输入”的较大压力。临潼是最受国内外游客青睐的国际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以上,疫情前的2018年曾达到5568万人次,且来临游客中以国外游客、外省游客居多(来临游客省外和国外游客占比达到90%,今年十一黄金周,省内游客也仅占到30%)。另外,临潼还承担进京转陕分流国际航班服务管控工作。因此,必须落实更严格的防控规定,坚决把疫情挡在区外,切断“外防输入”疫情传播链。

三是临潼存在易引起人员密集的客观制约。临潼的兵马俑、华清宫等景区景点多为相对密闭型景点,人气极高的《长恨歌》《12•12》《复活的军团》等演艺或在室内表演、或为人员密集,尽管已经采取了限流、错峰、预约等措施,但人员还是相对聚集,存在新冠肺炎传播和感染的风险。必须在措施上再强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从严从快阻断疫情传播。

针对当前西安疫情防控形势,结合临潼工作实际,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克服侥幸心理,压实责任、精准排查、果断处置,严格管控风险人员,以最快速度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强化调度指挥,严格扁平化管理,做到“三最”(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状态最佳)、保持“三力”(超强意志力、坚定执行力、高效组织力),抓细抓常抓长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认真总结,举一反三,制定更严更细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疫情防控是当前最紧要、最重大的政治任务。”临潼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临潼区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坚决打赢这场阻击战。(临潼区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