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华夏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的《2022陕博日历•玉韫九州》正式发行。这是继《2018陕博日历•大唐长安》、《2019陕博日历•丝路辉煌》、《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2021陕博日历•花舞大唐》之后,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华夏文创携手推出的第五本文物日历,也是正在筹备的“玉韫•九州”大型原创展览配套文创产品中最具量级的诚意之作。展览将从玉器与“早期中国”的视角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化进程等重大问题;日历则抢先一步,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史前玉文化的丰富内容与深刻内涵,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2022陕博日历》的主题是“玉韫九州”。韫是包含、蕴藏之意,九州是中国的代名词。晋人陆机在《文赋》中有:“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说的就是山石因为蕴藏美玉而光耀生辉,河水因为蕴藏美玉而润泽妩媚。玉韫九州,意指九州处处蕴藏美玉,使得中华大地山辉水润;华夏民族爱玉崇玉,助推中华文明玉汝于成。
《2022陕博日历•玉韫九州》精选了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台湾地区65家文博机构收藏的史前玉器精品,以及美国3所知名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玉器,共计365件组,首次全面系统地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史前文化玉器汇集成一册。以玉器为载体,通过每月一个主题、每天一件文物的形式,解读玉器的技术与艺术、功能、时代和区域特点等文化内涵,又通过月份次序与内容逻辑的有机结合,展现玉器所体现的中华礼制文明,在多元一体和赓续传承中生生不息。
据《2022陕博日历•玉韫九州》项目总负责,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庞雅妮介绍,此次选取的史前玉器除玉器文化发达的红山、凌家滩、良渚、齐家、大汶口、龙山文化外,还包括了黑龙江小南山文化、西藏卡若文化、广东石峡文化,以及台湾卑南文化等一些虽地处偏远、但却对研究玉文化起源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表性玉器。旨在通过分析玉文化的区域分布及传播交流,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中国形成的伟大进程。
《2022陕博日历•玉韫九州》不仅追寻了玉文化的“源”,还从不同角度梳理了玉文化的“流”。譬如,在“古玉新貌”一章中,呈现了史前玉器在后世的发现、流传和改制等情况;在“玉盛千秋”一章中,梳理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历代玉器精品,让读者一眼千年,深切感知中国玉文化的不朽与神奇。
《2022陕博日历•玉韫九州》除了丰富的内涵之外,“颜值”也颇为不俗。首先,收纳其中的书法名作,很值得揣摩玩味。“玉韫”二字来自于唐代陆柬之(585-638年)书其远祖陆机《文赋》之帖,从“石韫玉而山辉”中集成“玉韫”二字。“九州”二字则来自王羲之《兴福寺碑》和《普觉国师碑》。由于陆柬之常习“二王”书法,《文赋》也多有《兰亭》笔法,故此四字虽书者不同,但风格极为接近,气韵和谐,流丽多姿。传统节令和阴历纪日的呈现,皆来自碑林珍藏的名碑古帖,不但可以度日知时,还可以临摹习字。
其次,细微之处的雅致纹样,让人古意悠然。封面徽章纹样取自馆藏汉代虎纹韘形玉佩,漫卷的云朵环绕着一只蜷曲盘绕的虎,神态生动,意趣盎然;月首页纹样皆源自书中的玉器文物,运用线条凸显史前人类与天地神明交流对话的密码;时而交错盘绕,时而姿态灵动的线条,彰显着千年古玉的神秘与灵动。
最后,书籍的整体装帧封装,令人爱不释手。外封选取经典的中国红和古朴黑为主色;内封选取细腻优雅的丝绢感布面;内页选用特种纸,反复校色,最大程度还原文物原貌;全新升级锁线装帧,180度平展设计,不会有压皱书页之虞,适宜持续、多次翻阅。
《2022陕博日历•玉韫九州》既有风格的延续,也有内容、形式的创新。它不仅是一本承载着历史“味道”的日历,还是一件洋溢着现代艺术气息的伴手礼。置于案头桌前,每日一瞥、点滴累积,于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陪伴中,在每页的留白处,随时记下迸发的灵感、涌过的心意。期待着热爱玉器、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您,与我们一起共同打造出一本专属于您的时光记忆。(陕西历史博物馆)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