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陕西礼泉:多措并举精准发力 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9-27 12:59:0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今年以来,礼泉县认真学习贯彻中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坚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坚持把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构建返贫新屏障。按照返贫致贫标准,启动绿、黄、红“三色”三级防返贫预警管理机制,开展走访排查全覆盖,重点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动态监测、实时监测,做到应纳尽纳。行业部门建立完善防返贫筛查预警机制,落实上下联动、信息共享工作,确保信息上报有门路,帮扶措施有着落。县乡村振兴局每周五召开防返贫预警监测联席工作会,当面沟通问题,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救助、事后保障”,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成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组长、组长,县级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整合各方力量,凝聚乡村振兴合力,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领导小组下设8个工作组,负责统筹推进各专项工作有效衔接、同步编制有效衔接规划,12个镇办、213个行政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理顺县镇村三级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及时落地见效。

三是培育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重点打造南起赵镇,北至昭陵镇,含瑶台、肖东、肖山、任池、凉马五村的“美丽乡村十里经济长廊”,根据各村立地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培育发展各自优势特色产业。赵镇瑶台村着眼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示范村,建设占地100亩,21座设施大棚,发展新品种桃园100亩,同步提升村内基础设施,达到市级示范村标准。昭陵镇肖东村着眼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初步建成占地210亩的设施大棚,最终建成占地600多亩的设施农业、1000亩的“吨粮田、储量2000吨的冷藏库。肖山村着眼打造御石榴产业和文化展示村,建设1000亩的石榴园,高杆栽植泰山红;挖掘石榴历史、石榴文化,建设石榴品种展示园;开发石榴外延产品,盆景、果汁加工、药用加工等。任池村着眼打造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示范村,绿化荒山荒坡5000亩;建设奇石博览馆、书画写生基地;发展新型民宿游。凉马村着眼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村,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电商服务中心,发展花椒加工。

四是突出示范带动,打造乡村振兴亮点。坚持试点先行,样板带动。以新型农村社区白村、乡村民俗旅游袁家村、红色传统教育烽火村、绿色生态宜居任池村等为乡村振兴先行者,2021年确定重点打造1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部门精准帮扶,整合涉农资金,争取项目政策支持,及时补齐短板、弱项,力争年内见成效出成果,探索推出可复制、可推广乡村振兴经验。到2025年,着力建成12个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市级示范村,20个县级示范村。

五是立足资源优势,擦亮乡村旅游品牌。坚持错位发展,有效提升礼泉特色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做靓礼泉特色乡村特色旅游品牌。支持关中印象袁家村持续健康发展,整合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建设多层次、多品味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拓展袁家品牌的外溢效应,发展会展经济,探索群众共同富裕的路径和机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富裕。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传统村落中心保护区为基础,支持激情岁月烽火村,不断挖掘、整合红色资源,为红色主题教育培训提供场所,探索出红色旅游整合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子。(赵康东)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