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工作部署和省市法院关于加快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积极加大“两个一站式”建设力度,着力构建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为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便民利民 升级改造诉讼服务中心
近日,走进升级改造后的长安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市民可以感受到,清晰明了的诉讼“全流程”服务让人印象深刻:导诉服务台和立案审查、材料收转、缴退费、阅卷、保全、司法鉴定、信访、送达等窗口经过“一站式”科学设置,一目了然,让当事人办起诉讼业务来不再犯难。
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繁简分流、委派调解、非诉讼纠纷化解”的总枢纽、总开关,2020年9月,在长安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及院党组的多方协调下,长安法院通过租赁的形式,改造装修了85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诉讼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导诉、立案、调解、鉴定、信访”等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升级后的诉讼服务中心设置有诉讼引导区、登记立案区、自助服务区、立案等候区、第三方服务区、诉前调解区、司法鉴定组、信访组等多个独立的服务区域,涵盖导诉分流、诉调对接、登记立案、缴费退费、信息查询、收转材料、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多项功能,能够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司法服务。
在立案受理区,采用“柜台式”开放办公,与之前的半封闭式的办公条件相比,能让法官近距离与群众接触,方便法官与群众沟通交流。排队叫号机彻底解决了群众立案无序、盲目等待等问题,群众可以快速办理立案受理、诉讼费缴纳、案件信息录入、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案件查询咨询等多项业务,提高了法院诉讼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便民服务区,诉讼服务引导机、诉状自动生成机、诉讼执行风险评估机、打印机等智能化诉讼辅助设备一应俱全,向群众提供自助查询、自助立案、电子诉讼指引等多项自助式服务,还设置有双排书写桌、笔墨纸张、老花镜,方便群众使用,切实满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司法需求,让群众可以充分享受到人民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及信息化建设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商贸频繁,群众法治观念不断提升,大量纠纷涌入诉讼程序,长安法院收案数量逐年激增,从2017年的1.6万余件到2020年的2.9万余件。2021年以来,长安法院收结案压力更为突出,诉讼服务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5.9万余人,收案3.8万余件。为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长安法院牢固树立“最多只跑一次”理念,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除现场登记立案外还开展了网上立案、邮寄立案、和跨域立案,截至2021年9月23日,共审查网上立案6174件,办理立案手续2624件,跨域立案32件,邮寄立案1800余件,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诉讼权利。
诉非衔接 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
为了从源头上实现大量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提高简易民事案件的办案效率,长安法院积极推进诉前调解与司法确认工作的有序衔接,制订了长安区法院《关于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实施细则(试行)》及《诉调对接规程》。2020年6月,长安法院再次选聘了12个特邀调解组织和69名熟悉基层实际、群众工作能力强、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和调解能力的特邀调解员,组建起全新的诉前调解团队,对于案件事实清楚、当事人争议不大以及可能引发集团诉讼的案件,及时委派经验丰富的特邀调解员先行调解,负责司法确认的员额法官根据情况提前介入参与调解,并指导调解协议的达成,充分实现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的有效衔接,使一大批案件在诉前阶段快速化解,有力提升了司法效能,减轻了群众诉累,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不断加强对基层调解员队伍的业务指导,每年组织法官深入韦曲、鸣犊等街道对200余名基层调解员进行诉调对接业务培训,有力提升了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
2020年8月,长安法院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作用,仅用20天时间诉前化解涉某财保公司代为求偿权纠纷、某置业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屋买卖合同违约纠纷、某物业公司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等76起案件,对达成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均在当日审理终结,其中当场履行12件,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此外,考虑到西咸新区纠纷多,群众在长安区打官司路途遥远,为群众便捷解决纠纷,2020年11月,长安法院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巡逻交警大会设立了特邀调解工作室,选派2名经验丰富的特邀调解员驻地调解,负责化解沣东新城辖区的交通事故等民商事纠纷。开展工作以来,每个月的调解案件平均达到50余件,且大部分当即履行。特邀调解工作室的设立,使得长安法院沣东法庭辖区内交通事故纠纷等案件数量明显下降,工作成效得到了西咸新区沣东管委会及交警大队的充分认可。
据统计,2020年6至12月,长安法院转诉前调解案件3482件,已成功化解956件,化解成功率为27.5%,涉案标的额为3000余万元,其中司法确认285件,全部履行172件;2021年至今,转诉前调解案件达到了6250件,成功化解2002件,涉案标的额为1200余万元,其中司法确认732件,全部履行564件,有效地促进了矛盾纠纷诉前分流,极大地缓解了诉讼案件的压力,实现了正义换挡提速。
科技赋能 “云”上调解效率高
“我们前后在银行和公证处跑了很多次,都没能解决问题,今天来法院当天就办好了,还没有花一分钱,真的没想到!”当事人李某的母亲感慨道。
2021年5月15日,长安法院特邀调解员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仅用2个小时即“云”上诉前调解一起继承纠纷,并在线进行司法确认。原告李某的父亲于2020年7月意外去世,因存款归属问题各亲属一直未达成一致,导致李某父亲在两家银行的存款一直无法支取,一度陷入困局。在起诉阶段,由于该案案件事实比较清楚,李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选择诉前调解方式,并于5月15日向长安法院申请诉前调解。特邀调解员杨占民在接到李某申请后,及时组织李某各亲属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参加“云”上调解,仅用时2个小时即达成调解协议,并申请在线司法确认。法官在线审查后,依法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调解协议当即发生法律效力。
“云调解”的运用,是长安法院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争议化解水平的一个缩影,通过一台电脑,两部手机,双方当事人用时不到2个小时,就快速拿到了法院的裁定书,实现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办结,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也节约了有限的审判资源。相信让群众记住的,不仅仅是解决纠纷时的获得感,还有人民法院公正提速后的惊喜。
社会基层治理、多元解纷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全国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法院和全区多元解纷试点单位,长安区人民法院将继续按照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深化诉源治理,进一步明确适用诉前调解的案件类型、规范分流机制,不断提高特邀调解员调解技能,“云”化调解工作流程,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智能精准的司法服务,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长安区人民法院 任昱婷)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