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午,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上半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金东介绍,上半年,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11个水质国控断面中,Ⅰ至Ⅲ类断面95个,占85.6%,较去年同期增加1.8个百分点,优于全国4.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4个,占3.6%,较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27个城市集中式水源地100%达标;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同比改善3.9%;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
平均优良天数为133天 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4%
上半年,陕西省各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63,同比下降3.3%;全省各市(区)优良天数为112~164天,平均优良天数为133天,受沙尘天气影响同比减少3.3天,平均优良率为73.5%。陕西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同比改善3.9%;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环境空气质量前3位的城市依次是商洛、安康、榆林市;同比改善幅度从高到低前3位依次是榆林、商洛、宝鸡市。
全省各市(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范围为51~103微克/立方米,平均为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范围为29~55微克/立方米,平均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
全省河流水质总体上持续保持良好。在监测的101条河流230个国控、省控河流断面中,Ⅰ~Ⅲ类断面200个,占87.0%,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6个,占2.6%,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前3位的城市依次是商洛、汉中、安康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前3位的城市依次是延安市、杨凌示范区、渭南市。
紧盯目标 持续发力 全力推进十四运环境保障工作
陕西省紧紧围绕“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地表水控制断面功能性达标、涉赛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碳中和”六项目标任务,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障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期间环境质量。
张金东表示,上半年,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十四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奠定了基础。围绕赛会期间的环境质量保障工作,陕西省在组委会下设立了环境治理部,西安市作为主场馆城市和环境质量核心管控区,成立了环境质量保障“一办七组”机构。并制定了环境质量保障方案,在落实方案的基础上,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结合,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涉赛场馆周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扎实推进治理和保障工作。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