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声音

陕西榆林深入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07-15 16:28:40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李婷 报道) 7月15日上午,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共榆林市委副书记张胜利,中共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德超,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刘小波出席,介绍“深入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有关情况。

张胜利说,榆林市是国家综合能源重要供应地,境内煤油气、风光电资源丰富,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 进入“十四五”,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榆林正面临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碳达峰碳中和这场大考。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我们都在赶考的路上,榆林市要努力交出五份合格的答卷。

交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答卷。以生态定格局。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保障好国家能源供应的安全。不断巩固和拓展毛乌素沙漠绿化成果。从今年开始,成立了由院士领衔的课题组,不断深入调研和规划,重启飞播造林,加大人工造林。到2030年,榆林的林地面积达到2800万亩,让毛乌素沙漠在榆林真正成为一块绿洲。统筹好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以水定产,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城。“十四五”期间,榆林市要把水作为刚性约束,要严格执行水耗的总量和水耗的强度的双控制度。“十四五”末,要把榆林水耗总量控制在14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水耗强度下降10%。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主要按照四条途径来做。第一,压减“两高”项目。第二,源头减碳。“十四五”期间,严控火电项目,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到“十四五”末,榆林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对兰炭等传统的产业要升级改造,通过环保的升级改造和兰炭等传统产业的减量置换,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在现代煤化工产业要实行减碳,通过绿电、绿氢和绿氧,在现代煤化工气化环节、一氧化碳变换环节、净化环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力推行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活。第三,末端固碳。推行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6月下旬,全国最大的(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项目,在榆林市国家能源集团国华电厂正式投用。和中科院合作,推行和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行国土绿化,推进碳汇零。第四,能耗双控。在整个“十四五”期间,要严格控制能耗的总量和万元GDP能耗强度,通过能耗的双控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和科技进步及技术进步。

转型高质量发展。一是明确思路,提出了三个转变,资源开放利用由过去提出的三个转化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转变,产业体系由过去能源主导要向优势要素支撑多元融合转变,增长动力由过去的资源驱动和投资拉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二是明确方向,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材料,依托镁铝发展下游产业,发展智能无人系统和通航产业,发展轻纺工业,发展环保产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推进榆林全域旅游。三是明确路径,把招商引资作为榆林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事,建立了市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的招商委员会,榆林市现已经建立了150亿资金池。同时,依托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四是明确责任,在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各县市区、园区就是要承担起主体责任,要加强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通过这四个明确,全力以赴推进榆林转型发展,破解资源型城市的魔咒。

在“十四五”期间,要以乡村振兴为主抓手,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目前为止,全市新一轮2800多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已全部轮换到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建立防返贫监测机制。以“三变”为抓手,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进榆林农业产业振兴,把农民嵌入产业链,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按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好榆林市各个层面的乡村振兴规划。

硬任务必须要有硬作风,也要有一支硬队伍。”张胜利说,进入“十四五”,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在赶考路上,更要发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时,榆林市各级党组织和干部要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血液中,不断提高各级干部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法治思维能力,不断学习碳达峰碳中和这样的新知识,勇挑新担子,不断做出新的业绩、开创新的局面。

责任编辑:王溪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