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晚,西安音乐学院根据唐代韩休墓壁画《乐舞图》研究创作复现的舞蹈作品《满园春色乞婆娑》,以古朴的音乐风韵与雅致的舞蹈风姿首演于艺术博物馆共建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建成开放30周年公益晚会。
2014年,西安市长安区唐代宰相韩休墓出土的大型珍贵壁画《乐舞图》,画面生动,题材丰富,美轮美奂,引起世人的无限遐想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次“乐舞图”的复现是在2016年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纪录片中《乐舞图》复现的基础上,我校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研发和复仿制出乐舞图中的箜篌、筝、曲项琵琶、笙、筚篥、排箫、拍板等多种乐器,并对乐器的声音以及演奏技法进行了实质性探索,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满园春》《乞婆娑》为音乐素材,以诗、舞、乐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这组独特的复仿制乐器,原声性的将《乐舞图》以写实的美妙音画形式,予以完整的研究整理与创作复现,全方位地展示了大唐乐舞的浪漫风姿与华美神韵。
此次学术性的乐舞复现工作历时二个月,团队阵容庞大,由西安音乐学院八个部门参与并协作完成。其中,艺术博物馆总体牵头实施,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舞蹈学院承担舞蹈研究创作与复现,器乐演奏技法研究与录制由民族器乐系与音乐教育学院、作曲系的师生共同完成,原声器乐的录音与制作由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音乐总监、我校现代音乐学院刘小山老师主持完成。特别是,西安音乐学院乐器厂在这次研发复现壁画中的乐器上下足了功夫,赵张斌、张志强、高纯华等各位专家老师研发复现出的乐器音声独特,形制与装饰图案考究,成为《乐舞图》听觉与视觉得以复现的重要载体。
音乐部分,由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主任、艺术博物馆馆长李村老师根据西安音乐学院冯亚兰、焦杰两位先生记译的西安鼓乐《满园春》《乞婆娑》研究整理与创作复现完成。是以唐代乐舞“散慢中快散”的渐变式结构为框架,以对奏、对舞、合奏、合舞的形式将音乐的形象置于根据乐舞图壁画复现的多种不同音色的乐器之上,穿越时空,鲜活而生动的与唐人进行了一场音乐的对话。
舞蹈方面,由唐乐舞研究室主任、舞蹈学院李颖院长根据韩休墓《乐舞图》以及陕西地区出土的其它唐乐舞图像研究创作复现完成。其着力运用舞蹈语汇凸显壁画中胡汉男女双人对舞,优美雅致与洒脱豪放的性格,构建起胡汉交融的盛唐乐舞的内在叙事,并在各段落中或静或动,或雅或趣的展现出唐乐舞不同的仪态与风姿。描绘出暮春初夏时节,于唐代私家院落中开展的“心应弦,乐应舞”的美好生活画面,给人以“满园春色乞婆娑”的美感与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李颖院长根据唐代诗人李峤《舞》等诗篇整理改编而成的“回鸾应雅声,霞衣席上转,愿君谐清曲,和乐颂长安”四句诗文,恰如其分的应和了《乐舞图》的历史背景以及画面内容。
多年以来,西安音乐学院一直注重唐代乐舞的研究与复现工作。十年前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就成立了“唐代乐舞研究室”,成为学院的重点特色学科,并产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此次唐乐舞作品《满园春色乞婆娑》的研究创作复现,再次体现了西安音乐学院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综合雄厚实力,其诗、乐、舞、器全方位的完整复现,终使得珍贵的历史文物活现于大众视野以及新时代的文化生活之中。(艺术博物馆、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