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学早,父母下班晚,短短的“时间差”困扰着很多家庭,特别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孩子放学后作业无人辅导,课外生活较为匮乏。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北杜街道阳光里第一社区坚持学史力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针对这一问题开设“四点半”课堂,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困扰。
阳光里小学距阳光里第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到5分钟的路程,孩子们放学后很方便就能到达,现已有30余名学生参与,在“四点半”课堂,孩子们能够集中学习,得到辅导,丰富课余生活。社区工作人员对接社会专业运营机构为“四点半”课堂提供了高质量服务,同时也配备了专职社工1名为孩子们服务。“四点半”课堂的开设充分发挥了阳光里第一社区文化教育阵地作用,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未来,阳光里第一社区将联系社区志愿者团队为“四点半”课堂提供更多服务。
“放学后我都会在这里做功课,等爸爸妈妈来接我。这里不仅有专门的老师教我们做作业、学习新知识,还交到了许多新朋友,可以一起做游戏。”阳光里小学二年级的殷宇浩这样评价“四点半”课堂。
殷宇浩的奶奶说,“以前放学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四处乱跑,我也没有文化,没办法给孩子辅导作业。现在好了,作业有人辅导,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孩子在这里我非常放心。这里不仅成了家长们放心的临时托管点,还成了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阳光里第一社区党委书记殷振健介绍,“四点半”课堂给孩子们提供了家庭作业辅导服务,让困难家庭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有所寄托,给他们温暖和力量。未来,社区还计划联合社会力量开设绘画、书法等公益课程。“四点半”课堂将通过社会公益参与,借助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开展多元化服务,用艺术教育给孩子们“赋能”。
在“四点半”课堂开设前,阳光里第一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电话等途径大力宣传“四点半”课堂,让家长们知晓授课点分布状况及课程规划。同时,社区安排专人做好家长来访接待和解答工作。
此外,“四点半”课堂还实行台账式管理,工作人员详细登记报名孩子及其家庭的有关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就读学校、所处年级等情况,并依此规划开课时间、时长和内容。
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四点半”课堂采取打卡式运行,小朋友们上课、下课均须签到签退,工作人员与家长履行交接手续,以保障孩子往返途中的接送工作。课堂老师将定期进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
“开设‘四点半’课堂是我们切实‘为民办实事’的着力点,阳光里第一社区今后也将依托社区自身特色,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便民举措,扎实为群众办实事。”殷振健说。
未来,空港新城还将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旨内涵,立足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现实的需求,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增加更多便民服务举措,扎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提高辖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空港新城)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