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巍巍九嵕默默注视山川,礼泉湖面彩舫摇曳水波粼粼。但在之前,想坐船,对地处渭北旱塬的礼泉人民来讲,简直不可能。
上世纪50年代,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在关中大地上写下了波澜壮阔、催人奋进的水利史诗。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沿村84岁的宁清朱老人想起参加宝鸡峡水利工程建设的往事,依然记忆深刻,难掩激动。
刺骨冷 火热情
新农村建设让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添乐趣。村民广场只要有人提到“宝鸡峡”,德高望重的老人马上像换了个人,那段镌刻在他们血液中的往事,立刻成为谈论中心话题。
1958年冬,宝鸡峡工程动土兴修。时年21岁的宁清朱像其他青年人一样,跟随着成千上万水利建设大军来到咸阳地区火车站。他看着一阵阵黑烟,听着一声声鸣笛,第一次坐火车的他挤在车厢里。“或许,坐船,也是这感觉吧。”在“哐当”“哐当”声中,他慢慢进入梦乡,沿着陇海线徐徐西行。
老党员宁清朱坐在幸福家门口
宝鸡峡,正如她的名字,峡谷中两侧山峦陡立。就是要在这里建渠首、修大坝。
峡口,风烈。风像小刀在脸上剜,顺着破烂领口和袖子直朝里钻。几分钟人就得跑动一下,不然浑身冰凉。
马上是建国10周年,工区负责人格外重视拦河坝质量安全,耳提面命给他们这些村里来的庄稼汉讲质量、谈贡献。当时几乎没有机械,就是靠浑身的力气,好不容易将石头搬运到了岸边。
要下水,没胶鞋水衣,棉衣棉鞋不能见水。怎么办?脱!
宁清朱和众多民工脱下衣服,光着膀子,卷起裤腿。马上有人来用酒精给他们浑身反复擦拭,下水之前每个人都被要求喝几口酒。像投入战斗一般,他们一个个跳入刺骨的河水。
清坝基,先把里面的淤泥和石头一点点刨出来,确保拦河坝质量。有的人从水里上来,冻得失去了知觉,大家就抬到干草上擦拭复苏,好多人冻伤留下疮疤。
采访骤然安静,春日似乎突然也增添了寒意。宁清朱顿了顿,感慨地说:“村里参加宝鸡峡第一期拦河坝清淤的人,好多都去世了。要不然,我得让你们把他们一个个都采访采访,他们是真英雄啊!”
因为识文断字,宁清朱还成了工地的“文化宣传兵”,绘写激动人心的宣传标语,对工地的情况也了解得更多。那时候,群众热情高、劲头大。工地上的女人也很拼,和男人一样,巾帼不让须眉。“铁姑娘”到处有,她们喊出“水不上塬不回家,坝不垒起不结婚”的战斗号子,拉土打夯样样行。
纠纷起 信访急
工程缓建后,宁清朱和村民们放下洋镐、重新扛起铁锹,回到了离别已久的家乡农作。村里人对架子车相当熟悉,对坐船特别向往。“云往南,水漂船。云往北,拉着架车儿晒干麦(音mei)”是庄稼人对气象的经验预报。
要不是那么缺水,群众的积极性也许不会那么高,咱是给自己挖水、给后代修渠呢。
宝鸡峡林家村渠首原貌
这里是真缺水。“十年久旱,靠天吃饭”是这片土地几千年真实写照。雨水少的年份,庄稼枯、豆子瘪,吃不饱肚子司空见惯。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话在礼泉一带更让群众笃信。有个水源地就是守着金疙瘩。
在当地有一个叫泔河的小抽水站,水量特别小。遇到丰水年份,可以季节性抽水,遇到干旱,库区基本就干涸。当时一立方米水费4厘钱,大家都纷纷抢着要。但是水量远远不能满足各村灌溉需求。为了浇地,村民经常因为水发生纠纷。甚至周边的村子为了“抢水”还会纠集成群经常发生争斗,好几次冲突伤到人。
作为当时的斗长,宁清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次都碍着自己在村民中的一点威望出面调停,但旱象严重时,群众的纠纷又起来了。他想起修建过的宝鸡峡,大坝上汗水和河道的刺骨让他下定决心:走,找领导去!
省城有多远?咱不知道,但是咱知道大致方位。换双硬点的鞋子,他拉着生产队长几经周折来到西安。
“没见过那么大的官!”宁清朱笑起来了,但咱修过宝鸡峡,大致情况知道,所以领导也接待了我们。陕西省水电厅领导也向上级说明村里群众用水情况。
上级给了明确答复:“你们放心,宝鸡峡肯定修!到时候宝鸡峡建成通水了,你们所有的旱塬都会变成水浇地。”这句话让宁清朱吃了定心丸,他和队长回去就给村民说,全村人都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用水纠纷也慢慢少了下去。
喜讯传 换新天
1969年宝鸡峡工程全面复工,激动人心的消息传到了礼泉县烽火村男女老少的耳中。有了之前他对村民“讨”来的答复,群众对他更加敬佩,他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能行人”。几个同龄人说:“等这次渠修好了,通水了从宝鸡就坐船回礼泉,让大家开开眼!”
不知是谁起的头,一时间,礼泉附近几个公社的群众都开始说起“渭水上了原,坐船回礼泉”成了当地的口头禅,也成了那段岁月人们最美好的愿景。
宁清朱和村里的青壮年踊跃报名,再次来到了久违的宝鸡峡工地,参与修建塬边渠道重点施工段“牛脖项”。渠道在这里要穿过一个山头,必须修建隧洞。隧洞施工技术要求精度高,两端稍有偏差,水就无法通过,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宁清朱和其他工友在技术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精确放线,巧妙开挖。经过数日的昼夜奋战,顺利地完成了这段重点工程的开挖任务。总指挥吕祖尧来到现场检查时,对大家的成绩做出了肯定,并提出了表扬。现场成千上万的群众热情高涨,潮水般的掌声回响在整个工区。
宁清朱也因为工作一丝不苟,得到上级和群众的认可,在施工现场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现在的宝鸡峡泔河水库
1971年宝鸡峡成功通水到现在,历经风雨50载,灌区变化翻天覆地,人民群众喜笑颜开。
“咋没坐船回来?”村里人跟他开玩笑。“船只能坐我一个人,水来了,幸福就来了,咱们都坐上船咧!”回到村里的宁清朱又成为斗长,继续为群众服务。
曾几何时,宁清朱梦见自己和乡亲们在一渠碧水上坐着小船。周围一望无际的麦田、硕果累累的果园,一片鸟语花香、蜂飞蝶舞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曾因浇地纠纷的事件一去不复返,当年无法满足灌溉需求的“小水库”——泔河水库如今蓄纳4380万立方米的清澈水源。这片曾经被旱魔困扰的土地,如今已经成为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1.4亿斤,优质苹果15亿斤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
如今,宁清朱老人仍然担任村里老年协会副会长,从事老年人活动。诠释了一名水利战士的奋斗的人生和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坚持,宝鸡峡就是他心中那艘承载梦想、福佑乡亲的幸福船。(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中心)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