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西安银行迎来了24岁的生日。花信年华的西安银行,正青春。
1997年5月13日,西安银行的前身——西安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24年来,得益于陕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更有来自省市政府各级部门的持续关怀,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投资者的信任期待,以及广大市民的相伴成长,西安银行如沐春风,茁壮成长。
2020 年以来,西安银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及省委、 市委决策部署,积极履行国家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监管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力服务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和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着力改善经营效益,切实强化投融资能力等工作中,积极践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了“ 规模、效益、质量”的均衡发展。 近日,西安银行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8.94亿元,同比增长7.73%,其中利息净收入达15.67亿元,同比增长了8.56%,业绩和资产质量均稳中有进。
沐浴区域发展东风 开创城商行华丽篇章
跨越发展扮靓古城金融风景线
时间回溯到1997年。这一年的5月13日,西安银行(原名西安城市合作银行)成立了。虽然面临着先天不足,管理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但西安银行很快就实现了破茧蝶飞。
2009年底,西安银行成功推动财务重组工作顺利实施,总股本达到30亿元人民币,使自身资本充足及风险抵补能力大大增强,资产质量显著改善,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当时西安市乃至陕西省最大的一笔股权融资,为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重组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
2010年经中国银监会审核批准,西安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西安银行,和孕育其成长的这座城市从此有了同一个响亮世界的名字。更名后的西安银行,更是以“新标识、新形象、新服务”,发展成为了古城西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1年,西安银行省内第一家分行榆林分行开业,此后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安康、铜川、商洛九家分行陆续开业,省内战略布局基本完成,实现了由本土银行向区域性银行的转型。
2012年,西安银行总行入驻位于高新区核心区域的标志性建筑——西安银行大厦,3.4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办公大楼充分展示了西安银行的现代商业银行新形象。
2015年,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工作,搭建了市场化、多元化的公司治理架构,为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治理基础;投资组建的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正式开业,综合化经营步伐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6年,投贷联动试点工作启动,成为国内首批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多元化经营步伐持续加快。
2017年,省内率先设立文创支行,探索打造文创金融发展新模式,全力支持大西安丝路文化高地建设。
2019年成为西北唯一一家A股上市城商行并入选央行LPR报价行;2020年在英国《银行家》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位列第337位,综合排名10年提升381位。
24载的艰苦创业,24载的砥砺前行。西安银行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成就了一个金融企业的使命和梦想,实实在在地书写了一篇属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创新的华丽篇章,也见证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主动对接区域需求 抢抓创新发展机遇
与地方实体实现同荣共生
“我行始终坚持做省市重大招商引资的金融‘先行者’、紧急项目落地的资金‘保障者’和重点项目建设的积极‘跟进者’”西安银行行长梁邦海如是说。2020 年,该行累计向基础设施等省市重点企业和项目发放新增贷款 83.08亿元,累计投向制造业发放新增贷款 49.39 亿元。
践行普惠金融,助力复工复产。西安银行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战略定位,把服务小微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立行之本、发展之源。2020年西安银行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方针,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合理优化小微信贷资产结构,发挥区域差异化竞争优势,全力支持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实现小微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发展目标。截至2020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293.96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72.16 亿元,增幅 32.53%。单户授信 1000 万以内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56.81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4.23 亿元,增幅33.42%。
服务区域,打造西安人才服务银行。立足西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的发展需要,西安银行2020年建立涵盖人才专属金融服务、人才无忧生活金融服务、人才增值服务三大板块的“人才无忧”专属金融服务,整合流动性资金贷款、项目贷款、投资银行、国际业务等多项融资业务,为市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金融服务。
在服务消费者方面,西安银行倾力提升服务品质,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建设,加强消保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员工对消费者的服务能力;切实履行消费者投诉处理主体责任,通过线上系统实时跟踪客户投诉办理进度,确保公平、公正地处理消费者投诉;组织开展多项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引导市民了解金融知识,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安银行坚决贯彻中央及省、市扶贫工作决策部署,积极落实金融管理部门相关工作要求,坚定助力脱贫攻坚,做地方金融精准扶贫的主力军。2020 年末,扶贫贷款余额 5.69 亿元,较年初增长 8134.5 万元。西安银行还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制定了乡村振兴授信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用于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用途的贷款,以“订单 + 农户”等形式,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和专业大户给予贷款支持。截至 2020 年末,涉农贷款 80.83 亿元,较年初增加 4.02 亿元。
坚持数字转型发展 打造科技金融特色
为智慧生活贡献金融力量
自西安银行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全行战略规划以来,该行主动布局金融科技研究和实践,坚持数字化银行和银行数字化双轮驱动战略,以创新组织机制、业务机制、技术架构为三大支撑,在产品、渠道、风控、场景等领域不断强化数字化应用,在为广大客户提供智慧服务的同时,也为西安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目前,西安银行已经推动全行业务线上化,搭建并持续完善线上服务体系,以“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小程序+智能网点”为支撑,实现 7×24 小时、五位一体的全渠道覆盖式服务。此外,还实现了网点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创新开户模式,开展业务用印电子化改革、网点无卡化改造、柜面无纸化等流程再造工作,实现网点渠道与线上 APP 应用场景的互联互通,完成 RPA 流程机器人在二手房资金监管业务、财务记账、反洗钱协查报告生成等场景的应用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银行还打造嵌入式的场景金融服务,将居民生活服务、社会公共服务与银行金融服务有机整合,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医和教等八大领域的生活服务,重点布局交通、便民、政务、医疗、文旅、社区和教育等七大场景,输出账户、支付、理财和缴费等四大能力,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树立党建“标杆” 凝聚发展动力
以党建引领高质量新发展
2021年全国上下都在聚焦聚力抓党建,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实绩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西安银行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及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党委统领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多措并举打造党建“标杆”,为新一轮跨越发展凝聚动力。今年以来,西安银行党委在全辖各级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党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观摩实践、“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等形式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认真自学、深入交流研讨,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激励全行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党建工作要从围绕向融合发展,构建党建与企业发展统筹推进的融合党建模式,使党建的‘软实力’真正成为推动我行发展的‘硬支撑’”西安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军多次在全行会议上指出。
在二十四年的转型发展中,西安银行党委始终坚持发挥党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党的建设,突出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主体责任,坚持以从严治党推进从严治行,积极探索和发挥党建与公司治理双重优势,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上市银行治理优势,加强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相结合,周密部署和统筹推进战略落地、风控管理、信息披露,规范“三会一层”运作,为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助推西安银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西安银行五年战略规划的最后一年和深化战略发展的开局之年。西安银行以更开放融合的思维视野、更专业的产品服务,将发展使命与责任担当体现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和践行绿色低碳环保中,将自身发展与“双循环”发展、区域对外开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和市民智慧生活相融合,全面加快推动战略转型发展,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陕西经济追赶超越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做出更大贡献。 (李猛)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