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李晓燕 报道) “自2017年4月份揭牌至今年3月底,西安区域新增市场主体60086家,注册资本7460.53亿元;外商投资企业469家,注册资本16.81亿美元;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705家。在推动全市、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做了先行探索。”4月7日上午,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李群刚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在推动产业聚集,助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探索和成效。
据介绍,四年来,西安区域通过改革创新打通产业发展的堵点和难点,在推动产业聚集上多措并举,出台产业支持措施。立足自贸区产业基础,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编制《西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助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措施》,从政策层面对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产业聚集提供支持。
围绕“放管服”改革及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开展探索,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将523项中央行政许可事项和10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纳入管理清单,分类推进改革,惠及市场主体21693户。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率先与济南、兰州、无锡、南沙开展“跨省通办”业务,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开展“一照多址”“一业一证”改革,发出省内首张药品零售行业综合许可证和“一照多址”营业执照;设立“水电气暖”综合窗口,企业和群众“跑一趟路、进一扇门、填一张表”即可完成报装,办理时间缩减为1天。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先后设立西安知识产权法庭、陕西自贸区仲裁院、陕西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办公室和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揭牌运行“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三中心、一基地”,将为推进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与法律服务。
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开展金融外汇服务,围绕企业需求推出融资产品,实施结算便利化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化、专业化金融外汇服务。探索金融创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保理美元融资业务试点,为上海、浙江、广东等15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美元融资;持续推进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和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截至2020年底,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业务约10亿美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近1300万美元。此外,搭建平台聚集产业,加大中欧合作产业园建设力度,园区已聚集德国博世、宝马等9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打造丝路会展产业孵化平台,签约入驻德国、土耳其、意大利等会展产业链企业80余家。
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西安区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高新功能区聚集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及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经开功能区聚集了先进制造业和印刷包装业产业集群;国际港务功能区成为集电商、交易、采购、配送、物联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集散地;浐灞功能区通过会展产业带动金融、文旅、商贸产业发展,初步搭建了“会展+”产业体系。吸引华润、中冶、招商局等六大央企总部,腾讯云计算研发中心、阿里总部、中科创达丝路总部、康佳智能家电总部等先后落地自贸区。
下一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在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李婷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